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援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加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 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 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 地。
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 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 的地带性差异。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
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请在图中画出一条脊线。
(2)图中西北方向的气压中心,其中心气压值约为________百帕。该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该地区为________气团。
(3)在A、B两条锋线中,A代表________锋(冷或暖),B代表________锋(冷或暖)。这两条锋线与该处的低压中心合为一个大的天气系统,称为________。
(4)在此季节内,若A锋面的推进速度很快,我国北方地区常会出现________(选择填空)。
A.暴风雪天气 B.连阴雨天气 C.沙尘暴天气 D.晴朗天气
(5)1,2,3,4有降水的区域是________ 。甲处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是________过境时过境后________。
南水北调示意图
(1)东线方案主要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________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图中A、B、C各段水道中能够自流输水的是________段。
(2)三条线路中,水质最差的是________线。
(3)南水北调产生生态效益是,增加调入区城市________和________,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缓解________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的扩大,控制________。
(4)解决上述地区缺水水问题,除了跨流域调水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5)与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和西线方案相比较,东线工程的优势和劣势条件是:
(6)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最大障碍是:
A.秦岭山脉B.昆仑山脉C.巴颜喀拉山脉 D.祁连山脉
(7)近年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未再发生,这主要是因为
A.下游地区降水补给充足 B.跨流域调水,紧急补充
C.上游地区大力节水 D.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综合调度管理
下图分别为A、B、C三个城市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A.B.C三城市中,最先形成的应是,其最早出现城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B.C三城市中,最后形成的应是。
(2)城市B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3)B所在国家的首都20世纪70年代后,该城人口有所下降,大量人口迁往卫星城,这种现象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读图3和图4,回答下列问题。
图3 1950-2000年中国人口自然变动 图4 中国人口增长变化状况的预测
(1)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2)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年,2010年后我国人口死亡率缓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_____。
(3)未来2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将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读下列图表回答:
(1)表1、图1和图2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和。
(2)由表1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3)解释图2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