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A. | 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
B. | 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
C. | 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
D. | 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 |
下列有关RNA聚合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RNA聚合酶的作用是催化DNA转录为RNA |
B.基因编码区下游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
C.RNA聚合酶能识别调控序列中的结合位置,并与之结合 |
D.转录完毕后,RNA链释放出来,RNA聚合酶也从模板链上脱落下来 |
基因是由()
A.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两部分组成 |
B.外显子和内含子两部分组成 |
C.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外显子、内含子组成 |
D.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外显子组成 |
关于基因的概念,错误的叙述是()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
B.基因是DNA上有一定功能的特异碱基排列顺序 |
C.基因是染色体的一段 |
D.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
科学家在对人和猪的胰岛素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二者仅相差一个氨基酸,于是便对猪的胰岛素基因作了适当的改造和修饰,然后将其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使该目的基因得到表达,竟然获得了人的胰岛素,后因产量不理想,又对该目的基因作了进一步的修饰,使其产量大幅度提高。对目前的基因所作的两次修饰分别发生在()
①内含子②外显子③编码区④非编码区
A.②④ | B.④② | C.①③ | D.③① |
下列关于基因的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编码区的所有核苷酸序列都能编码蛋白质 |
B.非编码区的所有核苷酸序列都不能编码蛋白质 |
C.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的编码区中存在着不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的非编码区都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