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五个国家。图4表示2003年这五个国家的就业构成。回答下列2道问题。国家⑤的三次产业按就业构成自高至低排列,依次是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
C.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
图中①、②、③、④是四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1—2题。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 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 D.位于半干旱地区 |
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A.几乎没有降水 | B.植被截留降水 |
C.降水大量下渗 | D.人工拦截径流 |
图1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 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
C.上中游水库的增建 | 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
下图是某日极地附近风向示意图,据此回答1-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附近是冷锋且正好经历阴雨天气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沿纬线方向,从甲到乙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高—低—高 |
B.风向:南风—西南风—东南风 |
C.气压:高—低—高 |
D.降水:晴—雨—晴 |
读东亚部分地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1-2。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风速大于乙地 |
B.甲、乙两地均为偏西风 |
C.乙地位于暖锋锋后,天气炎热干燥 |
D.甲地位于冷锋锋前,多阴雨天气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照多年统计资料发现,甲地降水集中在冬季,而乙地降水却集中在夏季。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形 ②盛行风 ③纬度 ④洋流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2。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 B.连绵阴雨天气 |
C.强对流降雨天气 | D.沙尘暴天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