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是奔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人们认为这是兔子的弱点。于是,兔子的父母和老师就强制它去游泳。可耗了大半生也没学会,兔子很疑惑而且非常痛苦。这个寓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实现主客观的统一,需要条件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人们利益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2014年12月28日,青荣城铁正式通车,胶东半岛将实现“一小时生活圈”。铁路交通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
A.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
D.事物总是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
2014年7月15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致开场白时说,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这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正确处理好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C.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 D.两点与重点的关系 |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前,中国凭借航海技术开通了与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同样新时期,沿着陆海两条“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地区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中可以看出
A.人们可根据自己主观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
B.联系方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C.只要加强联系,就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
D.事物间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 |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
B.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 |
C.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 |
D.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运动 |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A.既要侧重于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
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
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
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