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编列的2008年度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清单”:------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 076亿元增加到1 562亿元,增长45.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9.4%提高到11.83%。
------医疗卫生事业安排预算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增长25.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5.8%提高到6.3%。
------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投入2 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增长24.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20.12%提高到20.91%。
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们将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称为“民生财政”。
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材料一:我国居民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储蓄额呈迅速增长势头,1991年为9110亿元,1997年达45800亿元,2002年8月达8.5万亿元。
材料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我国国民储蓄从20世纪70年代一直居世界之冠。我国银行数据统计,我国经济发展的70%资金来源于银行信贷,而银行信贷的资金中,居民储蓄存款居第一位。
结合材料回答:
(1)居民储蓄在国家经济生活和人民生活中有何作用?
(2)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居民储蓄迅速增长的原因?
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迅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明显增多,以致起引了某些西方人士的非议,甚至荒唐地认为中国在非洲推行新的“殖民政策”。
结合材料,从主权国家的角度,驳斥“中国在非洲推行新的‘殖民政策”’这一言论。
温家宝总理在访问澳大利亚期间发表演讲指出:“中国坚定地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际体系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近300个国际条约。”
(1)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上发挥哪些积极作用?
(2)从中国方面来讲,中国为什么要加入那么多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3)请列举两个中国已经加入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指出,《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指出,各国内部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解决,发展中国应享有平等参与权与决策权。
(1)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2)上述材料反映了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2008年8月8日,举世瞩目的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 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奥运会。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
问题: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是什么类型的国际组织?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我国有什么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