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筛管中,下面哪种成分的含量最高:
A.氨基酸 | B.磷酸 | C.有机酸 | D.糖类 |
显微镜下观察一个正在正常分裂的人类细胞,发现该细胞不均等缢裂,且染色体己经分成了两组。关于每组染色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没有染色单体 | B.没有2条X染色体 | C.没有Y染色体 | D.没有同源染色体 |
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
B.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 |
C.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
D.本实验结果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 |
摩尔根曾经将一对红眼果蝇交配,F1中出现了白眼果蝇。若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则F2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
A.13:3 | B.5:3 | C.3:1 | D.7:1 |
某基因型的植物个体甲与基因型为aabb的乙杂交,正交和反交的结果如下表所示(以甲作为父本为正交)。则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杂交类型 |
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值 |
|
父本 |
母本 |
AaBb∶Aabb∶aaBb∶aabb |
甲 |
乙 |
1∶2∶2∶2 |
乙 |
甲 |
1∶1∶1∶1 |
A.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原因可能是甲为父本产生的AB雄配子一半没有活性
B.正交的结果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可以通过甲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否9:3:3:1判断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D.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是由于乙产生的配子类型的差异
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逐渐下降;本实验中对照组植株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28 |
B.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输出量降低,进而植株叶片中淀粉和蔗糖含量增加 |
C.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 |
D.如果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A组),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B组)相比,检测发现A组未遮光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上升和光合速率下降,则支持上述C的推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