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哪一个实验的观察现象(有些是真实的,有些是编造的)不符合我们所学到的有关胞质分裂的知识。
| A.抗肌球蛋白抗体(anti-myosin)注射到分裂的细胞,导致胞质分裂的停止 |
| B.当肌球蛋白II(myosin-11)基因突变时,细胞进行细胞核分裂,但不能胞质分裂 |
| C.抗肌动蛋白抗体(anti-actin)注射到分裂细胞对胞质分裂没有影响 |
| D.显微镜观察的肌动蛋白纤维F-actin是平行的排列于分裂沟处 |
下图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
| 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 C.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
| D.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
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
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
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 A.43% | B.48% | C.52% | D.57% |
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下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

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
|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
|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
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x前青霉菌菌株数和青霉素产量之间的关系(诱变剂可使青霉菌发生变异),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x后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多方向性 |
| B.x决定了青霉菌变异方向,增大了突变频率 |
C.在x作用下青霉菌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 组 |
| D.b是最符合人们所需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