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占工厂总数比例 |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
占工人总数比例 |
1937年 |
16% |
4.4% |
7.3% |
1942年 |
58% |
78% |
49% |
表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抗日战争的影响 | B. | 抗日根据地扩大 |
C. | 国际援助的增多 | D. | 民营工业的发展 |
19世纪,英国宪法权威W·白芝浩特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最能说明此材料所反映英王地位的是:
A.在英国拥有实权的是上下两院 | B.英王是“虚位元首”,“统而不治” |
C.英王与议会分权并相互牵制 | D.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作用 |
英国著名记者加文在1917年写道:“过去我认为是男人单独支撑了国家,现在我知道,现代国家对男人和女人必须同样依赖。”你认为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加文在写这句话时,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已经成为形成 |
B.加文在写这句话时,在英国成年男子已获得普选权 |
C.加文在写这句话时,英国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已在下院超过半数 |
D.加文在写这句话时,英国青年女子已获得普选权 |
《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
A.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成为一种制度 | B.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 |
C.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 D.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
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 | B.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
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 | D.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
有人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表明: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议会发生了变化 |
B.革命前后国王与议会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发生了质变 |
C.革命后议会与国王共同掌权,二者地位相等 |
D.革命只改变了统治形式,本质没有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