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 | 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 B. | 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
C. | 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 D. | 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
学习经济史经常要求从数据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下列关于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经济发展主要特征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1990—1993年各种类型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单位:100亿美元)
A.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形成 |
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无足轻重 |
C.世界经济呈现区域化趋势 |
D.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
在一场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中与当前学术界主流观点明显不符的是()
A.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刃剑” |
B.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C.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
D.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
中国为复关和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努力,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
A.1949年 | B.1995年 | C.2000年 | D.2001年 |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 )
①世界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关贸总协定④联合国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图所反映的问题,可以通过哪一机构组织进行磋商解决?()
A.世界银行 |
B.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
C.世界贸易组织 |
D.联合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