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朝代时间长短 | B. | 王朝力量强弱 |
| C. | 疆域面积大小 | D. | 经济格局变化 |
在研究五四运动时,有学者根据材料一“台州籍学生陈荩民的描述‘我身材较高,就踩在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得出陈荩民最先进入曹宅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夏明钢的描述‘匡济(匡互生)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得出匡互生最先进入曹宅的结论。对上述两个结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①两位学者所用材料存在矛盾,结论均不能成立 ②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必须提供更为客观的材料 ③两段材料都是第一手史料,但结论不具有说服力 ④两段材料距今时间较长,两位当事人回忆都不可信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1853年,马克思在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期望中国不久会出现“REPUBLIQUECHINOISE(中华共和国)”,“LIBERTE,EGALITE,FRATERNTE(自由,平等,博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定都天京证明了马克思期望的准确 |
| B.《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马克思的期望 |
| C.《资政新篇》实现了马克思的期望 |
| D.期望超越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
|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