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见图1。
资料二:见图2。
资料三:见图3。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

植物种类增加

B.

土壤肥力降低

C.

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

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

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

国家
地区
每个雇员年
产值(千美元)
日工资
(美元)
年工资/
年产值
美国
105
60
208.6
德国
87
45
188.8
英国
50
36
262.8
中国
29
1.5
18.9
菲律宾
23
5
79.4

(1)简述美国东北部地区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2)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3)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4)全球三轮产业转移,给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国产业发展有何启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BAC为晨昏线的一段(阴影表示黑夜),请将图1中晨昏线转绘到图2中。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b点的人影朝___方向,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此时a点的太阳方位是______。
(4)此时,地球上区时与北京同一天的地区,共占了个时区

该图为某地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0C),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温度的范围是,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比较冬季乙丙两地气温高低,说明原因
(3)说明影响丁地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

该图为某大城市1967年、1990年和2000年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该市从1967年至1990年城市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2)图中显示1990年以后,市中心工业向郊外迁移,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2000年的图示看,该市的发展是依据城乡规划方案进行的。你认为城乡规划的
核心内容是什么?。
城乡规划的核心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B城市到C城市的直线距离约千米。
(2)图甲和图乙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判断依据是
(3)1月均温,A区域比D区域,简要分析其原因。(提示:从太阳辐射、风
向和洋流等角度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