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骚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
材料二 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
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完善。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开始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这一制度逐渐条理延伸到农村。到2007年底,3450多万农村贫困居民纳入保障范围。
(1)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健全完善体现了什么经济常识?
(2)请运用经济常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要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材料一2007年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同期我国粮食出口明显增加,相关数据如下。
| 品种 |
玉米 |
小麦 |
大米 |
| 出口量万吨 |
487 |
207.59 |
113 |
| 同比增长% |
85.3 |
130 |
5.8 |
2007年1月-11月我国粮食出口情况
材料二 2007年,我国粮食连续第四年获得丰收,国内粮食库存充裕,市场供应充分。但是鉴于国际粮价上涨形势严峻,13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仍然是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政府为此出台了粮食出口管理若干项措施。相关情况见下列表格。
我国政府对粮食出口实行管理的若干措施
| 时间 |
措施 |
| 2007年12月20日起 |
取消粮食出口退税率 |
| 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 |
对粮食征收5%-20%的出口暂定关税 |
| 2008年1月1日起 |
对粮食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
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说明:
(1)从材料一所提供信息看,2007年我国粮食出口较大幅度增长原因何在?
(2)我国政府颁布的粮食出口管理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种调控手段?
(3)这场国家粮食安全保卫战对社会与经济安全运行有何积极意义?
(4)为了增加粮食的有效供给,政府还采取了其他调控措施。请列举其中的一条措施,或者对此另外提一个建议。
材料一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构成情况(单位:元)
| 年份 |
种粮收入 |
乡镇企业收入 |
外出务工收入 |
其它收入 |
| 2006 |
410 |
688 |
1030 |
338 |
| 2007 |
400 |
718 |
1150 |
352 |
注:农民年收入仅够购买不断涨价的种子、肥料和燃料,而医药费和子女的学杂费等根本无法解决。(材料数据为对我国农村部分地区抽样调查结果。)
材料二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单位:元)
| 年份 |
城镇 |
农村 |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比 |
| 2002 |
7703 |
2476 |
3.1:1 |
| 2003 |
8396 |
2622 |
3.2:1 |
| 2007 |
13786 |
4140 |
3.33∶1 |
注:城乡收入差距比的国际公认警戒线为3.0:1。
材料三2008年10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2)联系材料三,说明国家为什么要重视这一问题的解决?
(3)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007年8月1日,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开始施行。作为通过“准司法”程序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制度平台,该条例既能保护、规范人民群众行使纠错申请权,又能够通过行政机关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纠正不当的行政行为。这对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中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请谈谈对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实施的认识。
2007年6月24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要完善信访诉求表达方式,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的信访权利,对群众来访要坚持文明热情接待,对群众来信要认真负责办理,坚决纠正限制和干涉群众正常信访活动的错误做法,确保信访渠道畅通。《意见》还指出,对信访活动中少数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
上述规定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