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
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
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 |
C.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
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
下列关于生物实验材料或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蛋白质时均宜采用浅色组织材料 |
B.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表明,叶绿素b 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
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一般需要进行预实验 |
D.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时,需要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观察计数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 |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
C.在调查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时,以多个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用酒精洗去浮色的原因是苏丹染料不溶于酒精 |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
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变化” 实验用数学模型研究种群的增长规律,不需要另设对照试验 |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技术及方法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采用抽样检测法 |
B.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
C.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染液 |
D.“脂肪的鉴定”实验中,用50%的盐酸是为了洗去浮色 |
在一个用钢化玻璃做成的封闭水缸内,如果养的是鱼、虾、水蚤等水生动物,还有一些水草和藻类以及一些微生物,开始时它们正好达到了生态平衡状态。后来为了取得一些实验结果,进行了遮光处理,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氧气含量减少 | B.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
C.厌氧微生物数量增多 | D.动物数量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