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某中学高三(2)班“我们未来之畅想”的主题班会上,有同学表达了这样一种看法:青年人不要在意小事,而要做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辨题:人生的意义在于做大事。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实现人生价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欧盟已由原来的15个国家扩展为25个国家。这一变动,对中国而言当然是利大于弊,中国的商机进一步扩大。但是与此同时,后加入的10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贸易结构与中国接近,因贸易摩擦而导致中国与一些欧盟国家的经济关系紧张,是今后存在的隐忧。谋求双方磋商友好解决争端,将有利于中国与欧盟在对外贸易中实现双赢。近年来中欧经贸关系快速发展,扩大后的欧盟已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材料一:在20世纪,科学的进步在为人类创造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及一系列日益严重的发展后遗症问题,危及人类的安全。材料二:英美媒体惊爆邪教克隆人内幕。如果国际社会不联合采取紧急措施的话,那么地球上第一个克隆人可能很快诞生,并且将出自邪教之手。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科学。

“回首2009年,总有一种责任鼓舞我们继续向前。以‘责任中国’为题的人民网年度评选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广大网民的投票支持。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与网友共享光荣和责任。”
运用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上述观点。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势在必行,关键是搞好总体规划,全面安排,有先有后,分步实施。要正确处理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理水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对于农民进城,有人认为“民工经济”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很大,应该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也有人认为“民工经济”存在农民与城里人“抢饭碗”的现象,农民工是“盲流”,是“城市不稳定因素”,因而主张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运用哲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