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蛋白质及DNA的鉴定”实验的材料和部分操作,请指出并改正其中的错误。
①实验材料:选取苹果、新鲜牛奶、兔血分别做还原糖、蛋白质、DNA的鉴定实验。
②鉴定实验:鉴定还原糖时加入刚配制的斐林试剂,立即观察颜色变化。鉴定蛋白质时取牛奶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立即加入双缩脲试剂B,观察是否出现紫色。鉴定DNA时取一支试管,将DNA丝状物溶于0.015 mol/L 氯化钠溶液中,再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并观察颜色变化。
订正:
(1) 。
(2) 。
(3) 。
(4) 。
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左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右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
红细胞裂面A抗原 |
抗原决定基因 |
|
血型A |
有 |
(显性) |
O |
无 |
(隐性) |
据图表回答问题:
(1)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2)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剌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
①II-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母婴血型不合
(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②II-2的溶血症状较II-1严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引起II-2溶血加重。
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是。
(3)若II-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
将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一种特定的细胞(命名为M细胞),再将M细胞移植到糖尿病模型小鼠(胰岛细胞被特定药物破坏的小鼠)体内,然后小鼠的血糖浓度,结果如图所示(虚线表示正常小鼠的血糖浓度值)。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用的胚胎干细胞取自小鼠的早期囊胚,取出胚胎后一般用 酶将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定M细胞已具有 细胞的功能。说明判定的理由 。
(3)用胰岛素基因片段做探针,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和M细胞进行检测。请在下表的空格中填上检测结果(用“+”表示能检测到,用“-”表示不能检测到)。
用探针检测细胞的DNA |
用探针检测细胞的RNA |
||
胚胎干细胞 |
M细胞 |
胚胎干细胞 |
M细胞 |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胚胎干细胞通过 定向分化为M细胞。
(4)若将M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重组细胞能否分化为其他类型细胞? ,请说明理由 。
下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请回答:
|
|
某研究小组的实验:在某些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可以获得不同产量的春黑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所知影响春黑麦产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中D、E、F三点,实验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就图中所反映的因素来说,D点条件下限制春黑麦增产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C点条件下限制春黑麦增产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
(3)除图所示的因素外,排除CO2浓度的影响,若要进一步提高春黑麦的产量,还可以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答出一项即可)
(4)该小组同时还研究了CO2浓度对春黑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作出了“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的假设,作出假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下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将这两种细胞分别放入蒸馏水中,甲细胞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乙细胞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细胞乙,发现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图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4)如果乙图所示的细胞是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提供含放射性同位素15N的氨基酸作为合成胰蛋白酶的原料,则15N依次出现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5)如果将细胞甲置于光照充足处,提供含14C的二氧化碳,在结构⑨中14C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