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0
11.63
4.01
1.78

该市迁入的人口特征有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 ③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降雨量(mm)
降雨
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33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我国西北地区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答下列各题.

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 B.开采矿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

A.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
B.实施人工降雨
C.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林还草
D.发展立体农业

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地区农民构筑的草方格沙障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农民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A.削减风力,截留水分 B.增加旅游景观
C.防治土地盐碱化 D.提高粮食产量

欲对该地区近年来的土地利用变更状况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所需的最佳资料或技术手段为

A.卫星遥感图像、GIS技术
B.1:20万比例尺地形图、土壤类型分布图
C.土壤类型分布图、卫星遥感图像
D.GPS技术、GIS技术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和地势
平原丘陵/海拔较低
高原山地
高原
气候
季风气候
大陆性 气候
高寒气候
水文特征
外流河
内流河
多冰川
植被和土壤
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
草原发育下的土壤
冻土
区域内部差异形
成的主导因素


海拔高度


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地形、热量 B.热量、水分
C.水分、热量 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热带气旋的形成
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

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①降水丰富 ②热量充足 ③光照充足④气温日较差大⑤土壤肥沃⑥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③④

电视节目中形象逼真地再现各类恐龙及其生存的环境,体现了数字地球应用了

A.信息高速公路与高速网络技术
B.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
C.空间信息技术
D.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