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被确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材料,回答1~3题。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 )
A.水、热条件匹配好 | B.发达的海陆交通 | C.优惠的政策 | D.丰富的矿产资源 |
甲区建设天津滨海新区,乙区建设浦东主要目的是 ( )
A.分散城市的人口压力 | B.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状况 |
C.充分发挥水运功能 | D.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 |
通常是“桥比路贵”,而联通甲乙两区的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方式,主要原因( )
A.节省投资成本 | B.减少对沿线城镇切割 | C.保障旅客安全 | D.节省土地资源 |
读“某湖泊沼泽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图中信息,描述湖泊的主要水文特征。
(2)根据图中信息,比较湖泊南北部湖底坡度差异,并从外力作用方面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乙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并分析乙地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阅读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平均海拔400米,是一个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城市依山而建,人谓“山城”;冬春雨轻雾重,又号“雾都”。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制造业基地,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1)分析四川盆地自然资源组合方面的主要优势。
(2)分析重庆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优势条件。
读下图,回答:(13分)
(1)描述甲乙两地的气候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2)甲丙两地1月风向相似,主要吹什么方向的风?产生的原因有何不同?
(3)甲丁两地地震活动都较频繁,试分析产生原因的异同。
(10分)环境保护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城市空气质量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
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1975年以后该城市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我国PM2.5标准采用世卫组织设定最宽限值,《标准》中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35x10-3mg/m3和75x10-3mg/m3,与世卫组织(WHO)过渡期第Ⅰ阶段目标值相同,该城市欲打造宜居城市,简述改善该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措施。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示意我国重大滑坡、崩塌成灾频次年代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获取信息,总结地质灾害变化规律。
(2)分析我国重大滑坡、崩塌成灾频次增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