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 |
待测物质 |
检测试剂 |
预期显色结果 |
||||
| ① |
DNA |
甲基绿 |
红色 |
||||
| ② |
脂肪 |
苏丹Ⅲ |
橘黄色 |
||||
| ③ |
淀粉 |
斐林试剂 |
蓝色 |
||||
| ④ |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紫色
|
下图是某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基因 B、b 所在的染色体可能是 X 染色体
B.该细胞中有 4 条染色单体、2 个染色体组
C.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形成该细胞的精原细胞会产生 4 个 4 种配子
D.该细胞分裂结束即可进行受精作用
噬菌体的 S 用 35S 标记,P 用 32P 标记,用该噬菌体去侵染大肠细菌后,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那么在子代噬菌体中35S 和32P 的分布规律是( )(细菌体内含有32S 和 31P两种元素)
| A.外壳内含有 35S 和 32S,核心只含有 32P |
| B.外壳内只含有 32S,核心只含有 32P |
| C.外壳内含有 35S 和 32S,核心含有 32P 和 31P |
| D.外壳内只含有32S,核心含有 32P 和 31P |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 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的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
|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
|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
| D.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
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 A.若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
| B.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能发生在这一阶段 |
| C.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能发生在这一阶段 |
|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 c 组细胞中可能出现联会和四分体 |
下面左图为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 DNA 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图表示是某二倍体雄性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处于曲线图的 c-d 段时期 |
| B.该细胞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 3 条染色体,包含了该生物基因组中全部 DNA 序列 |
| C.若染色体②上有基因 B,⑤的相同位点上有基因 b,说明细胞在 b-c 段时期内发生了交叉互换 |
| D.处于曲线图的 c-d 段的一个细胞内有 0 或 1 或 2 条 Y 染色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