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花粉萌发受多种外界因素影响,科学家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培养花粉,测得其萌发率(%)不同,所得数据如下:

培养时间
(小时)
蔗糖溶液浓度
5%
10%
15%
20%
0(ck)
2
14.93
20.16
22.60
34.04
1.30
4
19.31
28.00
32.41
52.17
8.14
8
39.63
47.50
49.21
57.14
11.38
24
61.89
68.91
70.98
77.69
20.66
48
67.04
71.29
75.01
81.61
24.79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1)蔗糖对花粉的萌发有_____  作用(填促进或抑制)。
(2)由该表可得出结论:                                                
(3)某果园的樱桃树花开后,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具当地农科院果树专家分析,这种现象可能是土壤中缺少____________元素引起的,为了减少损失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喷洒_____________             ,诱导                  发育成无籽果实。
Ⅱ.科学家观察发现,有一种俗称“熊虫”的动物,若进入“隐生状态”(这时它的代谢几率几乎可降至0),能耐受零下271℃的冰冻数小时,据研究,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它们的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二糖。根据上述资料,有人认为“熊虫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因低温造成的损伤”。
请设计一实验方案,用于探究题中假设的真实性。(操作时只要定性即可)
(1)设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用于实验的材料,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应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于实验的材料可以将取自同一动物个体的组织或器官,经过________________技术获得大量实验用的材料。
(3)简述实验操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甲组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                     ,乙组细胞的培养液中不加;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实验的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0分)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改变原有传统的种养殖业分散经营模式,建立了该地特有的新的高效生态系统——桑基鱼塘,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将传统的分散种养殖业生产模式改建成桑基鱼塘时需要考虑系统内部,通过,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从而有效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
(3)蚕沙、桑叶进入鱼塘经过的作用又被桑基所利用。蚕沙中的氨经过的作用,形成,被植物利用。
(4)该系统能否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原因是
(5)在该图上用箭头表示系统内部能量流动方向

2007年太湖发生的“蓝藻事件”,充分揭示了人类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环境挑战,向人们敲响了环保的警钟。请回答下列问题。
(1)N、P元素过多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水体中这些元素的主要来源有。举例说明消除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至少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结构上看,蓝藻属于一种单细胞生物,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能够大量繁殖,而占据水体上层空间,导致下层水草因而生长衰弱,甚至死亡。蓝藻过度繁殖又会造成水中溶氧量下降。其原因是
(3) 某兴趣小组拟对上述现象进行模拟,共设计了三组实验:
第一组:玻璃缸内的池塘水含有一定浓度的含磷洗涤剂;
第二组:玻璃缸内的池塘水含有与第一组相同浓度的无磷洗涤剂;
第三组:玻璃缸内只有池塘水。
三组实脸的玻璃缸内液体量相同并置于相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并记录水体变化情况。
预测三组实验的结果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明设计第三组实验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1为某生物体内细胞模式图的一部分,图2中a—h为细胞器或细胞的某一结构。图2中各结构放大比例不同。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括号中填序号或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1)图2所示的a----h中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c结构上的⑥称为。研究表明,结构h的功能越复杂,其上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2)若图1是浆细胞,分泌物称为,与其他没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相比较,a----h中数目一定较多的细胞器是[]
(3)若图1所示的细胞某时发生了图2中的g现象,则该细胞处在图1所示状态时,肯定不具有图2结构中的[ ],原因是
(4)科学家用差速离心法能够分离各种细胞结构。分离动物细胞结构时必须首先破坏细胞膜,破坏细胞膜最简便的方法是
(5)若要完成图1--③中某染色体组蛋白基因表达,则需要图1中[ ]细胞器完成这项生理活动。

以下四图表示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鳞片叶的紫色表皮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大肠杆菌细胞和衣藻细胞。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种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差异体现了细胞的性,但在结构和
组成上都具有,使不同细胞之间具有性。
(2)图1、图2和图4三种细胞中通过甲基绿和吡罗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是____细胞。
(3)图3细胞中DNA的分布状况不同于另外三种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相同干重的衣藻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和细菌细胞的磷脂数量,比值是8︰5︰1。为什么细菌细胞的磷脂数量会较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种细胞中属于自养型的是。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是
(6)图示细菌和衣藻能运动,衣藻细胞中为此供能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______。

(9分)下图l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在图1的各个字母中,不参与构成群落的是(填字母)。
(2)图l中主要体现出生态系统的功能。
(3)F的粪便被分解者分解,也就是表示(填字母)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4)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F
D
(5)图2中丙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
(6)若图l是一农业生态系统,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考察发现:秸秆当作燃料使用,粪便、废水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由此造成(答出l点即可)等不良后果。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素共混膜作为地膜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出现的问题。此膜可在自然条件下由图1中的(填字母)产生的催化降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