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5分)2006年俄罗斯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中国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互办“国家年”是中俄元首为了确保中俄关系长期稳定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俄关系史上的创举。(“俄罗斯年”徽标图案为代表中国和俄罗斯的大熊猫和棕熊,图案上用中俄文书写“携手共进”。)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材料二  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图和井冈山会师图。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俄两国革命的“路”有何异同?(3分)简要指出造成两国革命道路之“异”的不同国情。(2分)
材料三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因此,苏联在资金分配上,侧重支持重工业。头两个五年计划用于重工业的投资占全部投资的84.2%和82.8%。
——中国大百科在线
1930年1月5日,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又一次教导俄国农民,使他们明白共产主义制度是什么。他正式使俄国的农庄集体化,成立了农业合作社。
——人民网资料
(2)在“过渡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借鉴了材料三中苏联的哪些做法?(3分)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
材料四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五 第一条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七条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第九条如出现缔约一方认为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涉及其安全利益和针对缔约一方的侵略威胁的情况,缔约双方为消除所出现的威胁.将立即进行接触和磋商。
——2001年7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3)材料四与材料五的中苏(俄)关系有哪些主要不同?(2分)反映了两个时期我国分别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2分)发生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琅玡台刻石》(下图)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碑刻铭文有: “维二十八年(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关于碑刻铭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反映秦始皇对法家思想的推崇
②铭文反映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信息
③铭文应是小篆,字体特点是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④该铭文的描述有一定夸大之嫌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是指

A.“独尊儒术”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盘吸收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古代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很少关注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只追求“仓廪实,衣食足”,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为目的。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A.造成自然资源被严重破坏
B.主要是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有关
C.是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是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造成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