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所示建筑享誉全球,其设计意图据史料记载是为了展示钢铁时代的辉煌,你认为这座建筑应建于何时: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 C.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 D.“二战”时期 |
|
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 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①甲午海战②《马关条约》的签订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④百日维新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进入另一个阶层,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促进社会流动的是
| A.“立嫡以长不以贤” |
|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
| C.“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
| B.设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
| C.设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 |
| D.设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 A.秦、唐、元 | B.汉、宋、明 |
| C.秦、元、清 | D.秦、唐、明 |
下图为土司制度的活化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南德宏南甸宣抚司署。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政策是指
| A.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
| B.平定西南地区宣慰司的叛乱 |
| C.取消西南地区的土司衙门,改由朝廷任命的官员统治 |
| D.对西南地区实行地方土司和中央委派官员共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