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30分)
材料一:我国“十五”期间劳动力就业形势
每年能安排 的就业岗位 |
城镇每年新 增劳动力 |
国有企业下 岗失业人员 |
现有农村富 余劳动力 |
下岗人员构成 |
|
大龄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员 |
初级和无技术等级人员 |
||||
700—800万个 |
1000万人左右 |
1150万人 |
1.5亿人 |
均占40%左右 |
约占50% |
注: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人员,而新兴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供不应求。
材料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促进再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十六大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1)材料一(含注)反映了我国目前怎样的就业形势?(8分)
(2)试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我国为什么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12分)
(3)北京市“再就业明星”王兆兰说“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有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加上个人的智慧和勇气,就没有过不了的难关,关键在于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你认为王兆兰的成功经验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有什么哲学启示。(10分)
2006年,成都消费价格涨幅在2%左右,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汽车、家电、手机等商品价格不断下跌,价格战此起彼伏,许多企业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1)从经济学上看,商品价格不断下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上述原因,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企业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近年来,“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用于生产面包的优质小麦价格较高,种植优质小麦搞“订单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采用先进技术的高产品种更受农民欢迎。人们品尝到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甜头。
运用商品的有关知识说明你对上述问题的认识。
产品质量是人们常谈的话题,许多假冒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为提高产品质量,我国制定了《产品质量法》,还在全国开展了“质量万里行”“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并对查没的假货予以销毁。
请回答:企业为什么要重视产品质量?
既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为什么商品生产者还要竞相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呢?
两位农民向农业专家打听棉花价格行情,农业专家把国际国内棉花供大于求的信息告诉了他们,并分析棉花收购价格会比上年略有下降。下面是两位农民听后的反应和认识:
农民甲(一脸平静):农产品价格涨跌与其市场销售以及其质量状况有直接关系,棉花收购价格下降是正常的。
农民乙(一脸惆怅):我不该投资上千元,一下子扩种了10亩棉花,比去年多一倍,总以为去年种棉花赚了钱今年还能赚,明年干脆不种棉花,全部改种西瓜蔬菜得了。
(1)运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对农民甲、乙的认识进行评析。
(2)结合(1)中的结论,说明农民应如何面对价格涨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