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30分)
材料一:我国“十五”期间劳动力就业形势

每年能安排
的就业岗位
城镇每年新
增劳动力
国有企业下
岗失业人员
现有农村富
余劳动力
下岗人员构成
大龄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员
初级和无技术等级人员
700—800万个
1000万人左右
1150万人
1.5亿人
均占40%左右
约占50%

注: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人员,而新兴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供不应求。
 材料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促进再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十六大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1)材料一(含注)反映了我国目前怎样的就业形势?(8分)
(2)试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我国为什么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12分)
(3)北京市“再就业明星”王兆兰说“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有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加上个人的智慧和勇气,就没有过不了的难关,关键在于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你认为王兆兰的成功经验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有什么哲学启示。(10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劳动者求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三:目前,农民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增收的渠道仍比较缺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要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材料四: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土地流转的新模式有什么经济意义?
(4)结合材料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简要说明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5)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扩大农村需求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义。
(6)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有什么意义?

材料一:1978年开始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我国农村生产力,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迫切要求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简要说明中央出台允许农民土地流转政策的哲学依据。

材料一 : 30年前,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决定。30年后的今天,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适时作出决定,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使“土地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中央要求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各地情况的土地流转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1)结合材料一,谈谈党的农村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

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趋势图
















图1


图2
注:数据由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发布。
(1)图1、2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并据此说明要促进我国当前经济平稳发展应实行怎样的财政政策。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人们怎样才能正确把握经济运行规律以推动经济发展。
(3)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哲学依据。

材料一 连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号令下,广大军民万众一心奋起抗灾,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志愿者同灾区干部群众一道发扬“顾大家舍小家”精神,冒着暴雨和余震的危险,连续作战,始终坚守在抗震救灾的最前沿,有力推动了抗震就灾的有序进行。有人感慨地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的“人民战争”。
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四中“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