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3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演讲,他指出:“文化的影响力是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不同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正是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才使我们这个星球的生活日益精彩纷呈、充满生机活力,也才让不同国度的人们知道了中国的孔子、德国的歌德、英国的莎士比亚等等。推动世界各国文化进一步交流,不但是各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他还指出:“文化的交流既需要理解和尊重,也需要超越偏见和误解。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代世界的基本特征。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积极维护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交流,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在坚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将一如既往地兼收并蓄,博采世界各种文明之长,借鉴各国有益文化,进一步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是什么?(4分)
(2)我国在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文化创新?(10分)
2008年“山寨”是个热得发烫的词汇。某校高三(1)班同学对“山寨”的认识众说纷纭,为此该班同学成立了综合探究活动小组,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二:同学们了解到,目前山寨风暴愈演愈烈,已涉及到文化等领域。随着山寨明星、山寨影视、山寨晚会的加入,出现了被公众称为“草根文化”的山寨文化。
有人认为山寨文化就是大众文化,应大力提倡,不要限制其发展。请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进行评析。
拿着“山寨手机”,看着“山寨明星”,坐着“山寨轿车”,听着“山寨《百家讲坛》”…… 2008年堪称“中国山寨年”。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山寨文化面面观”课题,进行了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同学们还了解到,从山寨手机、山寨电脑、山寨服装,到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山寨电影,如今“山寨”一词已经由商品扩大到了文化领域。山寨“粉丝”团体正越来越庞大。“山寨明星”、“山寨版五角大楼”、“山寨电影”等诸多通过模仿而产生的草根文化也开始流行。
试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山寨文化得以流行的原因?
表一、
珠三角产业、就业结构与部分世界发达地区比较 |
||||||
|
产业结构(%) |
就业结构(%)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日本 |
1.3② |
30.4② |
68.3② |
5.6 |
28.8 |
65.6 |
新 加 坡 |
0.1 |
34.9 |
65.0 |
0.3 |
24.1 |
75.6 |
美国 |
1.6① |
23.0① |
75.3① |
2.5② |
21.6② |
75.9② |
英国 |
1.0 |
26.6 |
72.4 |
1.2 |
23.5 |
75.3 |
珠三角九市 |
2.4 |
51.0 |
46.6 |
13.1 |
49.5 |
37.4 |
注:①2001年数据,②2002年数据,珠三角九市为2007年数据,其他为2003年数据。
材料一,珠三角是资源短缺地区,又是耗能地区,2007年消费了全国8.0%的电力。在2001-2007年中,有五个市单位GD.P电力消耗上升。从生产资源看,珠三角中间投入大产出低,第二产业珠三角九市增加值率呈下降趋势,低于非珠三角市水平;从劳动力资源看,珠三角依靠大量投入劳动力,依靠外延生产方式,劳动生产率与国际比较,存在较大差距,与国内比较,2007年珠三角九市劳动生产率增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经济增长贡献仅为约66.9%,低于全国25.7个百分点。
材料二、近三年珠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1.6个、2.2个百分点,也低于全国8.0个、12.0个、9.0个百分点,显现经济发展推动力减弱。2007年珠三角九市的出口依存度高达105.1%,高于全省14.8个百分点,出口对经济影响大,2003年后出口增长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前三季度增长仅为13.4%,出口的下降也导致经济增长的下滑。
材料三、2008年12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一、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国家为什么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3)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保持经济稳较快发展” 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山东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在过去较长的时期内,山东人重视了学习、欣赏齐鲁文化,却没有充分地挖掘出它的经济潜力。2008年9月29日,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济南闭幕,共获得投资800亿元。本次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促成了文化发展观上的变革。山东人清醒的认识到:儒家文化是自己最大的文化资源优势,要发展文化产业,就要打好“孔子”这张关键牌。现在,山东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孔子《论语》为营商“宝典”,以儒商精神打造“儒”文化产业,建设“儒”文化产业基地;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整合山东文化资源,生产具有儒学特色的“儒”文化衍生品;借助孔子的影响营销相关产品。“儒”文化正转化为巨大的财富,将有力地提升山东的综合实力。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发展“儒”文化对山东经济的推动作用。
马克西姆·高尔基是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者和重要代表。他早期的作品多描绘俄国沙皇制度下人民的痛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20世纪初,俄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使他将文学的笔锋转向革命,高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请从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相互关系的角度,谈谈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