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3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演讲,他指出:“文化的影响力是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不同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正是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才使我们这个星球的生活日益精彩纷呈、充满生机活力,也才让不同国度的人们知道了中国的孔子、德国的歌德、英国的莎士比亚等等。推动世界各国文化进一步交流,不但是各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他还指出:“文化的交流既需要理解和尊重,也需要超越偏见和误解。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代世界的基本特征。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积极维护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交流,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在坚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将一如既往地兼收并蓄,博采世界各种文明之长,借鉴各国有益文化,进一步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是什么?(4分)
(2)我国在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文化创新?(10分)
联系的客观性表明事物的联系是不可以改变的。
辨析:意识推动客观事物向前发展。
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材料一:现在许多人出名后,纷纷做商业广告。名人为商品代言无可非议。据化妆品市场调查统计,85.1%的消费者对名人代言的美容化妆品广告表示怀疑,名人的面子有时是靠不住的。
材料二:某地一位105岁老人,经济不宽裕,商家请他为保健品作广告。老人回答:“我的长寿是锻炼出来的,从没吃过你们的保健品。叫我帮你们做宣传,那不是骗人吗?我不挣这种昧良心的钱。活了100多岁,经历了太多人生起伏,对名利看得很淡,不眼红别人升官发财,这才是我长寿的原因。”面对重金诱惑,老人保持了为人的诚信与尊严。
(1)结合经济常识说明,一些“名人面子”有时靠不住的原因。
(2)105岁老人的做法给我们什么人生价值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