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林厅于2004年12月9日向全省下达了紧急“剿杀令”——《关于切实做好加拿大“一技黄花”防控工作的通知》。“加拿大一技黄花”原产北美,最早于1935年作为观赏值物引进,上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到河滩、路边。它的根系极为发达易连接成片,一棵“一技黄花”能结两万多粒种子,极易和其他作物争光、争肥,形成强大的生长优势,对绿化灌林乃至棉化、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生严重影响,并能改变道路、宅旁、荒地的景观。下列有关“一技黄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一技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入我国后可以增加我因生物多样性 |
B.“一技黄花”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敌 |
C.为控制“一技黄花”可以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 |
D.为控制“一技黄花”可从原产地引进与其有竞争关系的生物 |
右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 |
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
下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含激素的含量变化。
条件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A.食物缺碘——生长激素 | B.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 |
C.过度饥饿——胰岛素 | D.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 |
用脊蛙(去脑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右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如下表:
刺激部位 |
反应 |
|||
破坏前 |
破坏后 |
|||
左后肢 |
左后肢收缩 |
右后肢收缩 |
左后肢收缩 |
右后肢不收缩 |
右后肢 |
左后肢收缩 |
右后肢收缩 |
左后肢不收缩 |
右后肢不收缩 |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出神经 C.效应器和传出神经 D.效应器
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A细胞分泌增强 B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肌糖元,其后是脂肪
C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主要贮存形式是ATP D多食少动,糖类易转变成脂肪和必需氨基酸
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 )
A.x>y>z | B.y> x>z | C.z>y> x | D.z>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