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1日,北京迎来该年最严重的一次大雾天气,大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北京市气象台已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提醒人们注意出行安全。据此完成(1)~(2)题。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
|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
|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
|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
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
|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
|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
|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
|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
(2013年高考真题)如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2005-2010年()
A.迁山人口数盘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最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翰、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帐、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下题。
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
|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
|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
|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
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A.① | B.② |
| C.③ | D.④ |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 |
| B.近些年来,乙国老年人口比重大于甲国 |
| C.20世纪末,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已为“现代型” |
| D.乙国代表了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 |
甲、乙两国人口的变化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 )
| A.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 |
| B.乙国的城市化进程减慢 |
| C.甲国的劳动力丰富 |
| D.乙国的城市大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下表为浙江省第五次(2000年)和第六次(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比较表。表中人口为常住人口,其中 2010 年全省常住人口中省外流入人口为 1182 . 40 万。读表回答下列题。
由材料可知,浙江省2000年至2010 年()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高,人口增长较快 |
| B.人口出生率增高,老龄化速度减缓 |
| C.农村人口大量外迁,导致农村人口减少 |
| D.省外年轻人口大量迁人,人口总量增幅较大 |
下列因素中,对浙江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影响最小的是()
| A.生产力水平 | B.宗教信仰 |
| C.人口迁移 | D.国家政策 |
读“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 A.上海、天津 | B.广东、福建 |
| C.海南、贵州 | D.辽宁、山东 |
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贫乏 | B.交通设施落后 |
| C.煤炭消耗量大 | D.第三产业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