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余,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时,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弟子为博士者十余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为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史记·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注:①胥靡:禁锢。②王:指鲁恭王刘余。③明堂: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及祭祀、庆赏、选士、教学等大典,均于其中进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公耻之                         耻:以……为耻
B.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         受:传授
C.以事孝景帝                           事:侍奉
D.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     说:通“悦”,喜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则以为太中大夫                       金就砺则利
B.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C.天子问治乱之事                       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D.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     举类迩而见义远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申公教学有关的一组是(   )
①申公游学长安                 ②归鲁,退居家教
③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     ④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⑤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           ⑥是时天子方好文词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④⑤⑥        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公曾经做太子刘戊的老师。刘戊立楚王后,申公因遭刘戊禁锢,感到耻辱,就回到鲁国,隐退在家中教书。
B.申公教授《诗》经,凡有疑惑处便存疑,不强作解释。其弟子讲解《诗》经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大多依循申公的见解。
C.王臧、代国人赵绾向皇上举荐老师申公,是为了让申公说服皇上同意建明堂的事。结果皇上因为不喜欢申公而停止了商议建造明堂的事。
D.申公教学一生很有成就,申公弟子中拜为博士有十几人,他们管理官吏和百姓都廉洁有节操,人们称赞他们好学。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①王安石
予少时,客游金陵,浮屠慧礼者②从予游。予既吏淮南,而慧礼得龙兴佛舍,与其徒日讲其师之说。尝出而过焉,庳屋数十椽,上破而旁穿,侧出而视后,则榛棘出入,不见垣端。指以语予曰:“吾将除此而宫之。虽然,其成也,不以私吾后,必求时之能行吾道者付之。愿记以示后之人,使不得私焉。”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③。余特戏曰:“姑成之,吾记无难者。”后四年,来曰:“昔之所欲为,凡百二十楹,赖州人蒋氏之力,既皆成,盍有述焉?”噫!何其能也!
盖慧礼者,予知之,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宜成此不难也。世既言佛能以祸福语倾天下,故其隆向之如此,非徒然也。盖其学者之材,亦多有以动世耳。今夫衣冠而学者,必曰自孔氏④。孔氏之道易行也,非有苦身窘形,离性禁欲,若彼之难也。而士之行可一乡、才足一官者常少。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⑤!
注:①选自《王安石散文精选》,本文又题《扬州龙兴讲院记》。十方,指东南西北等十个方位。讲院,僧徒讲经说法之处,即寺庙。②浮屠,佛教用语,即和尚。慧礼,和尚法名。③枵然,枵,音xiāo,本指中心空虚的树根,此指空虚。④孔氏,指孔子。⑤有以也夫,有所作为吧。有,通“为”,也夫,语助词。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出而焉过:探望
B.不以吾后私:私爱,偏爱。
C.余戏曰特:特意,故意
D.而士之可一乡行:品行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愿记以示后人士大夫
B.视居枵然后用兵
C.学博才敏吾尝终日思矣
D.彼之材资政殿大学士行

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王安石应邀为自己的朋友——僧人慧礼所兴建的扬州龙兴寺院所作的一篇记,作于王安石吏淮南之后四年,目的在于宣扬自己“以佛济儒”的观点。
B.文章简述了慧礼将一座破败不堪的寺庙改建成一座有百二十间房的大寺院的经过,特地点出慧礼建寺前食饮无物的艰苦境遇,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
C.作者在文中感慨佛教兴盛的原因不是偶然的,赞颂慧礼是一个“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的有才有学、品德高洁的佛教信徒。
D.作者在文中将慧礼与那些儒者作了比较,目的在于说明当时的儒者缺乏像慧礼等僧人那样甘于艰苦的精神,因此不能真正继承儒家的精神。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
②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子贡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注重民意,君轻民贵,师生平等和谐等观点,充分说明孔子是主张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社会的。
从甲文看,孔子对一个人的评价依据是什么?
乙段文字,对儒家有关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结合《论语》的有关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待漏院记
〔宋〕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銮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撤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色,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死下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某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注】①慆慆(tāo):长久不绝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修德以之厘:矫正
B.则百官总:统领
C.奸人附势,我将之陟:提拔
D.巧词以悦之构:图谋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朝廷自国初旧制人之力而敝之
B.于以息积水成渊,蛟龙生
C.相君有思乎远而无所至极邪
D.死下狱物与我皆无尽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抓住宰相待漏片刻时的思想活动,剖析灵魂,并运用对比手法,歌颂公忠体国的宰相,鞭挞祸国殃民的奸贼以及无所作为的庸人。
B.作者认为,天不说话,而万物生长,收成良好,是因为四时五行在宣导阴阳之气。皇帝不说话,而百姓亲和、万国安宁,是因为三公六卿在施行教化。
C.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在规劝执政的君主,要任用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的宰相,切不可任用那些窃位拥权,谋私自利的人。
D.本文重点在说理,在记情叙事方面,篇幅有限,着墨不多,但仍显示了作者高度的概括力和生动的形象性,使之读起来不觉得枯燥无味。

.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
⑵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园史序
(明)陈继儒
余尝谓园有四难:曰佳山水难,老树难,位置难,安名难。复有三易:曰豪易夺,久易荒,主人不文易俗。今江南多名园,余每过辄寓目焉。已复再游,或花明草暗而园主无暇至;或园不及新而其人骨且腐矣;或转眼而售他姓;或斫木作臼,仆石为础,摧栋败垣,如水旱逃亡屋矣。即使榱桷维新,松菊如故,而拥是园者为酒肉伧父,使见者欲呕,掩鼻蒙面而不能须臾留也。夫有之以为恨,讵若亡之以为快乎
吾友费无学,天下才子也。其先文宪公有晁采园,太仆公有甲秀园,君复自辟日涉园。君出入三园中,饶有湖山竹木之胜。而又性不耐苛碎,体不工献酬,摆簪裾,遁名誉,先别妻子,次辞亲友,尝为文以见志。其中畜建康朱琴、黄鲁直风字砚、苍玉斗各一,而三教之书聚焉。居恒著述甚富,前无古人。间以其暇,为韵人韵事,歌咏品题,漫兴而续书之,遂成一家《园史》。大抵言志类萧大圜,诫子类徐勉。逍遥磅礴,文采隽逸,能写其意中之味与方外之乐,即陆天随之《幽居》,罗景纶之《鹤林》,皆未始有也。
吾昔与王元美游弇州园,公执酒四顾,咏灵运诗云:“中有天地物,今为鄙夫有。”余戏问曰:“辋川何在?盖园不难,难于园主人;主人不难,难于此园中有《四部稿》耳!”公乐甚。今吾于《园史》亦云
虽然,以无学之才品,当置之翰林一席地,而乃使如椽之笔,退而修《园史》以寄傲,亦足悲已。知我者稀,无学且秘之。苟非文士,宁许窥园,不得许轻窥《园史》。
园有“四难”“三易”,本文最强调其中的一点是
“夫有之以为恨,讵若亡之以为快乎”的含义是
对《园史》这本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园史》记叙不同园林的变迁,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
B.《园史》一书中记载了不少韵人韵事以及歌咏品题等。
C.《园史》作者希望通过写作此书抒发情志,教育子女。
D.《园史》风格逍遥磅礴,文采隽逸,别有情趣和意味。

“今吾于《园史》亦云”的具体意思是
简析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史记·项羽本纪》)
(乙)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史记·高祖本纪》)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 沛公欲王关中 ( ) (2) 不如因善遇之 ( )
(3) 沛公然其计 ( ) (4) 见谢项羽 (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令将军与臣有郤 B.无内诸侯军
C.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D.不然,籍何以至此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
推断“因以文谕项羽”的具体内容。(用甲文中语句回答)
《项羽本纪》详写鸿门宴而《高祖本纪》略写,试加以评析。(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