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的实质是针对
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 |
B.封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 |
C.民众的偶像崇拜和愚昧盲从意识 |
D.阻碍西学传播的反动势力 |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阐明,西欧生产技术的突破来自生产中精细的分工,分工来自生产规模扩大,而生产规模扩大则是人们利用市场兴起所造成的盈利机会的结果。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古代中国科技长期未获得突破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古代市场长期发展缓慢 | 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
C.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 D.专制制度的阻碍 |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A.制瓷业开始兴起 |
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
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
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
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16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学()
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
B.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 |
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
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人口增长 | B.稳定地方秩序 |
C.完善政绩考核 | D.增加政府收入 |
明宣德四年,日本贡使附带朝贡中国物品中,明廷规定的给价,“苏木、硫磺每斤钞一贯(一千文),红铜每斤三百文。”而按“时直(值)红铜每斤银六十文,苏木大者银八十文,小者银五分。”这说明了中日贸易()
A.促进两国商品经济发展 | B.政治意义高于经济价值 |
C.推动世界贸易活跃 | D.贸易形式取决与经济发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