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不是以直接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为主要目的的农业生产措施是 ( )
A.合理密植 | B.间作套种 |
C.改种单季稻为双季稻 | D.中耕松土 |
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点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环境容纳量由K1变为K2。下列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 )
A.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 |
B.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
C.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 |
D.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 |
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乌鸦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 |
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
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J”型增长 |
D.第9~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小 |
下列对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的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 |
B.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中,能保持稳定的是种群增长率 |
C.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 |
D.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下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
B.绵羊数量达到K/2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 |
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 |
D.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高 |
B.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持续增长需定期投放饵料等 |
C.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D.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且K值往往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