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社科院省情研究中心日前发布调研报告指出,该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长期低于人均GDP增长,居民最终所得份额处于下降趋势,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建议工资立法,以确立工资增长长效机制。这警示我们( )
A.消费增长必须同物质构成相一致 |
B.积累和消费相互制约、不可偏废 |
C.收入分配兼顾国家、企业利益即可 |
D.消费对生产具有决定作用 |
某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了“雾霾天气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及防护措施”的课题,确定了研究方法、步骤及时间进度,并对研究内容做了详细分工:小组成员将分别对老人、儿童、孕妇、户外工作者四类特殊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在这研究过程中,同学们主要坚持了
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②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③系统和要素的辩证统一
④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人对自己的认识很容易失真,所以才有“人贵有自知之明”之说。人要正确认识自我,就须做到
①克服唯心主义,远离自以为是
②反对形而上学,不能凝固地看待自己
③坚持辩证法,等量看待优缺点
④坚持唯物主义,杜绝主客观的差异
A.③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④ |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对诗中描写的“愁情”与所处的“环境”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愁情”对“环境”起决定作用 |
B.“愁情”是“环境”的载体 |
C.“愁情”是“环境”的主观映象 |
D.“愁情”是“环境”的复制 |
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 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最后 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
B.方法论反作用于世界观 |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