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卡佩奇和史密斯以及英国的埃文斯等3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基因靶向”技术上的贡献。“基因靶向”又称“基因敲除”或“基因打靶”,是指定向替换生物某一基因的技术。它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 B.基因重组 | C.染色体变异 | D.DNA复制 |
下列物质变化,哪些发生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①2H2O→〔H〕+O2②ADP+Pi→ATP ③CO2+H2O→(CH2O)+O2④ATP→ ADP+Pi
A.①④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③④ |
夏天光照强烈的中午时段,植物叶片内C3和C5含量变化是()
A.C3增加,C5也增加 | B.C3减少,C5也减少 | C.C3增加,C5减少 | D.C3减少,C5增加 |
下列的细胞生理活动中,有可能表示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已经到了末期的是:
A.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活动加强 | B.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 |
C.染色体螺旋化变粗,形成染色体 | D.高尔基体的活动显著加强 |
.在一个细胞周期内,染色体数目倍增,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最早显现,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的时期依次为:①分裂间期②分裂前期 ③分裂中期 ④分裂后期⑤分裂末期
A.①②③④ | B.④①②③ | C.②③①④ | D.⑤③②④ |
下图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 ]
A.①④⑤③② | B.①⑤④③② | C.⑤④③②① | D.②③①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