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趋势图
|
|
|
|
图1
材料一:下图是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比较。
说明:发明专利授权量(以中国为1)
注:我国一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材料二: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随后,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作为企业应该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哪些经济意义?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面积“电荒”,由此触发一场电站建设热潮。一哄而上的电力投资很可能形成下一轮的电力过剩,这就形成“电荒——争上项目——过剩——减少投资——电荒”一个链条式的怪圈。
材料二:电力建设过热苗头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担心。他们分析,目前的缺电有多种深层次原因:既有电价机制严重滞后于市场要求、价格和运力影响电煤供应;又有电力建设滞后,供给不足,尤其是投资增长加快带来的用电需求激增;还有高耗能行业无序高速发展对用电结构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目前发电以煤为主,水电开发相对薄弱,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极少也是重要原因。
依据材料二,运用相关经济常识,分析应如何解决材料一所述“链条式怪圈”。
材料一: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与分配正义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悖谬趋势。一边是经济增长的加速,一边是社会失衡的日显。这种失衡体现在贫富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阶层差距、城乡差距等方面,通俗地说,体现在“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等现实生活中。其中贫富差距拉大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因素。
材料二:十七大报告指出,当前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2)针对材料一反映的问题,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当前应如何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正确处理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不提高效率,难以实现持久的更多的公平措施,解决社会增多的矛盾;如果不讲公平,收入差距拉得过大,也会导致效率下降,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双赢。
(1)运用经济常识回答:为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双赢?
(2)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解决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主要经济措施。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违约毁约、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企业失信行为。有人认为:“信用行为的缺失都是市场惹的祸。”请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这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