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右图回答问题 ( ) 
“木桶理论”蕴涵的哲理是
| A.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
| B.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
| C.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
| D.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
25.“木桶理论”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
| B.做工作必须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
| C.办事情的关键是搞好整体 |
| D.办事情的关键是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 |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全力破解三个“最需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体现的哲理有
| A.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 B.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 C.正确意识对事物具有推动作用 | D.创新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唯一动力 |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启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
| A.坚持联系观点看问题 | B.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
| C.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 D.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三通”风雨30年后,两岸“三通”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以下名言、俗话中,与这一事实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
| C.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这个规律表明
| A.人类认识运动的总是具有不确定性 | B.人类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
| C.客观世界总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 | D.实践对认识具有依赖性、推动性 |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2008年,中国的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飞上太空,到月球上去拜访嫦娥和玉兔;神舟七号升空,翟志刚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千年梦想成为现实。这说明
|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
| C.实践具有主动创造性 | D.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