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摘自《礼记》
【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
──摘自《周礼》
【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
──摘自《礼记》
【材料四】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
──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两千五百多年的风雨历程中逐渐积淀下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2007年9月28日上午,由山东省政府与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旅游局和侨联联合主办的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大成殿举行。在祭孔大典上,将评选出的五句《论语》经典名句作为北京奥运会的礼仪用语。以下是参选的《论语))经典名句:
第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二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第三句:德不孤,必有邻。
第四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第五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 2008年1月11日,《齐鲁晚报))报道,经69位院士联合倡议、百位专家七年论证,中华文明标志城最终选址在山东济宁九龙山……九龙山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市和邹城市之间,两榭目距仅20公里。它的东面是孔子出生地,西面是孟子出生地,北面是黄帝出生地,是感召和凝聚炎黄子孙的根基所在。
材料三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派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2007上海历史高考试卷
请回答:
(1)在材料一的《论语》经典名句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礼仪用语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济宁九龙山被选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依据是什么? (2分)
(3)在某次儒学研讨会上,有关学者对儒家思想提出了如下三种不同的看法:
甲主张“儒学要重回国家文化权力中心”“以儒学文明回应西方文明,才能完成中国文化全面的复兴。”
乙认为,儒家思想的一统天下带给我们这个民族的人性压抑沉重不堪,造成了思想文化的萎缩和创造力的衰减。丙提出,儒家思想有其合理的成分或糟粕的东西,要给予总结。 你同意谁的看法?请阐述你的理由。 (3分)
(4)深入研究历史需要了解历史学的基本要素: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以材料三为例,找出文中哪些属于史料?哪些属于史料解释?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5分)
许多人认为:文学反映鲜明的时代特色。请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材料二:“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是谁的诗句?他们都有哪些著名诗篇?
(2)两位诗人的诗歌各有什么风格?为什么?
概述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
评述德川幕府时期锁国政策,你能从中能得出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