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102°E、28.2°N)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升空。据此回答1~4题。
1.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之时,世界时为
A.0时05分 B.2时05分 C.5时05分 D.7时05分
2.能正确表示“嫦娥一号”卫星探月卫星发射时,西昌昼夜(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情况的是
3.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期间,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赤道移动 ②赤道低压带的北界与赤道重合 ③阿留申低压强盛 ④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季风 ⑤南极臭氧洞可能出现 ⑥墨累—达令盆地农民正忙于剪羊毛
A.①③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④⑤
4.火箭点火成功后,火箭升空后向偏东南方向飞行,主要原因是
A.使卫星尽早进入工作状态 B.可借助地球自转线速度,减少发射所需能量
C.便于地面观测与控制 D.有利于卫星获得太阳辐射能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A为沉积岩 | B.C为岩浆 |
| C.D为岩浆岩 | D.E为变质岩 |
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 A.①为冷却凝固作用 | B.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
| C.⑤为外力作用 | D.⑥为变质作用 |
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侵蚀作用 | B.堆积作用 |
| C.风化作用 | D.搬运作用 |
读下面“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④ | B.②③ |
| C.①③ | D.②④ |
图示中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 B.①②③ |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图为“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若AB线是30度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 A.北半球 |
| B.南半球 |
| C.东半球 |
| D.西半球 |
若AB线是30度纬线,则这个海域中的乙是()
①风海流②暖流③寒流④补偿流
| A.②④ | B.②③ |
| C.①③ | D.③④ |
若该海域是南大西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甲洋流的名称是:()
| A.本格拉寒流 | B.厄加勒斯暖流 |
| C.加那利寒流 | D.巴西暖流 |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 A.长江 | B.副热带高气压带 |
| C.我国的夏季风 | D.我国的冬季风 |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 A.① | B.④ |
| C.⑤ | D.⑥ |
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 A.①② | B.③④ |
| C.②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