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列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不同地点自转线速度都相同 |
B.地球上任何地点每24小时昼夜都更替一次 |
C.受惯性离心力影响,地球成为两极稍鼓的旋转椭球体 |
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自西向东流的河段,南岸受河水冲刷作用较强 |
公元前28年(即汉平河平元年),史籍曾记载“三月巳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问题。这种太阳活动为()
A.耀斑 | B.黑子 | C.日珥 | D.太阳风 |
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光球层 | B.色球层 | C.日冕层 | D.内部 |
这种活动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其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A.9年 | B.10年 | C.11年 | D.12年 |
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比较稳定与安全,指的是()
①稳定的太阳 ②大、小行星公转方向一致
③大、小行星公转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④大、小行星都有自己的公转轨道,互不干扰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我国在2011年发射了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寻找火星生命的迹象是其任务之一。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与日均距(百万千米) |
质量(地球为1) |
体积(地球为1) |
表面均温(℃) |
自转 周期 |
公转 周期 |
|
地球 |
149.6 |
1.00 |
1.00 |
22 |
23时 56分 |
1年 |
火星 |
227.9 |
0.11 |
0.150 |
-23 |
24时 37分 |
1.9年 |
从表中可以看出地球与火星( )
A.质量相近 | B.体积接近 | C.公转周期最为接近 | D.自转周期相近 |
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这是因为两者( )
A.有相近的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 |
B.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 |
C.有相近的体积和质量 |
D.有岩石、土壤和大量液态水 |
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流星群和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某个天区的流星明显增多的现象称为流星雨。2010年6月27日,北半球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天文现象——牧夫座流星雨。据此回答问题。牧夫座流星体属于( )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
C.绕土星公转的天体 | D.绕木星公转的天体 |
绝大部分流星体在到达地面以前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 )
A.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
B.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
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
下列有关宇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宇宙是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内涵的,是无限的 |
B.宇宙就是指目前人类所观测到的总星系 |
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处于有规律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
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将不断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