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200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根据当时物价上涨过快的势头,确定了2008年实行“两防”(防通胀、防过热)宏观调控的政策,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由于受雪灾和汶川大地震的影响,2008年7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一保一控)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的位置。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经济下滑,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强力提振经济。
我国政府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过程中,注重加强国际合作,借鉴世界上成功的经验,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加强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不照搬别国发放消费券、重点注资虚拟经济等办法,而是充分发挥我国的特点和优势,集中财力物力大规模进行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中,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任务。
(1)结合材料,运用国家职能的知识,说明国务院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8分)
(2)列举2008年10月以来我国中央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举措,并简要说明这些举措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作用。(12分)
(3)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12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五”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形成和建立时期,“一五”时期末主要经济表现是:①在所有制方面,形式过于简单划一,对小工业、小商业、手工业合并过多。②在工业管理方面,中央直接管的企业过多,中央直属企业由1953年的2 800个增加到1957年的9 300个。③在财力支配方面,中央支配的比例偏高,地方的财政和企业的奖励基金超额分成比较少。④在计划管理方面,直接计划的比重大大增加。⑤在物资分配方面,集中太多,由国家计委统分的物质1952年为55种,1957年达230种。⑥在劳动工资管理方面,用工形式逐渐向单一化发展,形成“大锅饭”“铁饭碗”的劳动制度。
读完上述料,你有何感想?

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只能以私有制为基础,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人们对近些年来我国人才以及其他经济资源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这种经济现象的形象说法。应如何看待这种经济现象?

结合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几种主要形式,谈谈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发挥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