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检验细胞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的方法最好是( )
A.研磨组织细胞,检验研磨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质 |
B.分离细胞研磨液中各种膜成分,分别检验是否存在蛋白质 |
C.将活细胞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
D.分离细胞结构获得液泡,检验液泡内容物是否存在蛋白质 |
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
C.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
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c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a端相连接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
B.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时,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
D.将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
下图表示寒冷时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相关结构及关系。(“+”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a细胞为下丘脑细胞,①处效应为抑制作用
B.缺碘时,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量会增加
C.严寒环境下,激素C分泌量增加,酶的活性上升以增强产热
D.激素A.B.C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标记物不能太明显 |
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
D.种群密度能精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下图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
B.a’组尖端合成生长素, b’组尖端不能 |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