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1: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2:表示两个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材料3:气候资料
地区 |
气候资料 |
||||
1月均温 |
7月均温 |
12~次年2月降水量 |
6~8月降水量 |
年降水量 |
|
田 |
26℃ |
26.5℃ |
643mm |
612mm |
2480mm |
乙 |
10.7℃ |
24.8℃ |
45mm |
321mm |
680mm |
丙 |
8℃ |
25.0℃ |
345mm |
32mm |
740mm |
丁 |
5.4℃ |
27.5℃ |
105mm |
425mm |
1015mm |
(1)材料1表示的是 (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2分)
(2)材料2A、B、C、D四地气候中,常年在材料1中的⑥带控制下而形成的是 。(2分)
(3)材料2A、B、C、D、J、H六地气候中,与材料3丙地气候特征相似的是 ,该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4分)
(4)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2分)
(5)材料2中20℃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 弯曲,其主要原因是受 的影响。(4分)
(6)下列有关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 ( )
A.当E气压中心强盛时.台风正影响着我省的东南沿海地区
B.在F的影响下,途经地区温和多雨
C.G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大规模砍伐导致水土 流失严重
D.B地自然带与乙地自然带相同
(7)下列有关材料3中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2分) ( )
A.甲地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棉花
B.乙地分布在亚洲东部地区
C.丙地适宜种植柑橘
D.丁地区的典型植被是荒漠草原
读“30°N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在位置上的共同之处是,在形成原因上的共同之处是,在人地比例上的相似之处是。
(2)乙、丙两三角洲与甲三角洲的距离相对较近的是,原因是。
(3)当北京敲响2005 年元旦钟声时,甲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要求写出年、月、日、时,下同),乙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丙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
(4)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均是本国重要的农业区,试列表分析说明它们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优势条件和主要不同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自古以来,甲地区农业发达,被誉为“塞上江南”。从秦汉时代,该地引水灌溉,盛产米粮,被誉为“新秦中”。元代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改造历代的灌溉渠道,形成纵横交错的灌溉系统。至今,该地仍留有“唐徕渠”“汉延渠”等名称。
(1)乙地区主要农作物类型为____________。
(2)甲、乙两地区农业水源条件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两地区农业灌溉应采取的措施。
(4)分析该地区农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红碱淖(如图所示)位于陕西省神木县西北部,地处鄂尔多斯草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汇处,素有“大漠明珠”之美称,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水面面积达67平方公里。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不断下降,面积不断缩小,湖水的PH值由原来的7.4-7.8上升到目前的9.0-9.4,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简析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及红碱淖面积减小对当地环境造成的影响。
读陕西省1月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和2006年矿山占用破坏土地构成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陕西省1月平均气温-8°C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说明主要影响因素。
(2)结合材料,说明乱挖滥采矿产资源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3)针对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有人提出陕北地区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于是匈奴人定都于此,取名统万城。直到15个世纪前,它处于山环水绕之地,水草肥美,牛羊成群,地理环境相对优越。而现在则是荒漠连天,就像远去的楼兰古国,处于沙漠的掩埋之中。读统万城遗址分布图,回答问题。
(1)统万城遗址位于现________和________(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
(2)图中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3)统万城从繁荣到消亡主要是________(生态问题)危害的影响,简述该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