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西走廊有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伟硕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据分析,此处的花岗岩体形成距今不到1亿年,在花岗岩体的外围出露的是距今5亿年至4亿年的沉积岩地层。根据资料完成3-5题。
3.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 | B.风力沉积 | C.风力侵蚀 | D.流水侵蚀 |
4.关于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岗岩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
B.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演化 |
C.沉积岩与花岗岩同时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
D.根据材料,无法确定 |
5.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A.沙丘 | B.火山锥 | C.冲积扇 | D.风蚀洼地 |
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小题。僧一行的发现,实际上是( )
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
B.地球在一年中公转速度的变化 |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D.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
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关联的是( )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C.北半球冬半年短于夏半年 |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
读下图,回答小题。甲、乙、丙三艘轮船从所在海域同时沿图示方向驶向180°经线,若时速相同则( )
A.同时到达 |
B.到达的顺序是甲、乙、丙 |
C.到达的顺序是甲、丙、乙 |
D.到达的顺序是丙、 乙、甲 |
若甲船于8月21日10时(区时)起,经过1小时40分越过了180°经线,则此时它到达地点的区时是( )
A.8月20日8时20分 |
B.8月20日11时40分 |
C.8月21日11时40分 |
D.8月22日11时40分 |
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小题。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
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
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
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
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
A.甲、乙 |
B.甲、丙 |
C.乙、丁 |
D.乙、戊 |
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83°。回答小题。该地最可能是( )
A.北京 |
B.沈阳 |
C.成都 |
D.海口 |
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36°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
为( )
A.6月21日9时 |
B.6月21日21时 |
C.6月22日9时 |
D.6月22日21时 |
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
A.晴朗的夜晚出现流星现象 |
B.天体东升西落现象 |
C.航海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