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9题。
司马季主者,楚人也。卜于长安东市。
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二人即同舆而之市,游于卜肆中。司马季主间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语数千言莫不顺理。
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曰:“吾望先生之状,听先生之辞,小子窃观于世,未尝见也。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
司马季主捧腹大笑回:“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今夫子所贤者何也?所高者谁也?今何以卑污长者?
二君曰:“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今所处非其地,故谓之卑。言不信,行不验,取不当,故谓之污。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贱简也。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擅言祸灾以伤人心,矫言鬼神以尽人财,厚求拜谢以私于己。’此吾之所耻,故谓之卑污也。”
司马季主日:“公且安坐。公见夫被发童子乎?日月照之则行,不照则止,问之日月疵瑕吉凶,则不能理。由是观之,能知别贤与不肖者寡矣。
“贤之行也,直道以正谏,三谏不听则退;其誉人也不望其报,恶人也不顾其怨,以便国家利众为务。故宫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卑疵而前,孅趋而言;相引以势,相导以利;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食饮驱驰,从姬歌儿,不顾于亲,犯法害民,虚公家:此夫为盗不操矛弧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欺父母未有罪而弑君未伐者也。何以为高贤才乎?
宋忠、贾谊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怅然噤口不能言。
久之,宋忠使匈奴,不至而还,抵罪。而贾谊为梁怀王傅王,堕马薨。谊不食毒恨而死。此务华绝根者也。
太史公曰:古者卜人所以不载者,多不见于篇。及至司马季主,余志而著之。
(节选自《史记·日者列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先生之辞 辞:言辞 B.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 陋:浅薄
C、公且安坐 安:安心地 D.余志而著之 志:有志向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所贤者何也? 所高者谁也?
B.擅言祸灾以伤人心 厚求拜谢以私于己
C.吾闻古之圣人 二人即同舆而之市
D.卜于长安东市 游于卜肆中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之所以同宋忠到卜肆,是因为他想见识一下卜者中圣人的风采。
B、宋忠、贾谊听了司马季主的理论,认为都是自己从未听过的,因此很不以为然。
C、司马季主认为,从披发童子不能解释日月之食这件事,可以说明能识别贤与不肖的人太少了。
D.司马季主的话说中了当官者的要害,所以宋忠、贾谊二人神情惆怅,说不出话来。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
译文:
(2)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译文:
(3)古者卜人所以不载者,多不见于篇。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贾谊不至公卿论
欧阳修
论曰:汉兴,本恭俭、革弊末、移风俗之厚者,以孝文为称首,议礼乐、兴制度、切当世之务者,惟贾生为关谈。天子方欣然说之,倚以为用,而卒遭周勃、东阳之毁,以谓儒学之生纷乱诸事,由是斥去,竟以忧死。班史赞之以“谊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
予窃惑之,尝试论之曰:孝文之兴,汉三世矣。孤秦之弊未救,诸吕①之危继作,南北兴两军之诛,京师新喋血之变。而文帝由代邸嗣汉位,天下初定,人心未集,方且破觚斫雕②,衣绨履革,务率敦朴,推行恭俭。故改作③之议谦于未遑,制度之风阙然不讲者,二十余年矣。而谊因痛苦以悯世,太息而著论。况是时方隅未宁,表里未辑。匈奴桀黠,朝那、上郡萧然苦兵:侯王僭拟。淮南、济北继以见戮。谊指陈当世之宜,规画亿载之策,愿试属国以系单于之颈,请分诸子以弱侯王之势。上徒善其言,而不克用。
又若鉴泰俗之薄恶,指汉风之奢侈,叹屋壁之被帝服,愤优倡之为后饰。请设庠序,述宗周之长久:深戒刑罚,明孤秦之速亡。譬人主之如堂,所以优臣子之礼:置天下于大器,所以见安危之几。诸所以日不可胜,而文帝卒能拱默化理,推行恭俭,缓除刑罚,善养臣下者,谊之所言,略施行矣。故天下以谓可任公卿,而刘向亦称远过伊、管。然卒以不用者,得非孝文之初立日浅,而宿将老臣方握其事,或艾旗斩级矢石之勇,或鼓刀贩缯贾竖之人,朴而少文,昧于大体,相与非斥,至于谪去。则谊之不遇,可胜叹哉!
且以谊之所陈,孝文略施其术,犹能比德于成、康。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廊庙之上,则举大汉之风,登三皇之首,犹决壅捭坠耳。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则固之善志,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谨论。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
【注】①诸吕:吕后家族。②破觚斫雕:觚,读音gfl,一种酒器。砸坏酒具,劈掉雕绘之器,杜绝奢侈。③改作:指改正朔,易服色。改正朔,指颁订新的历法;易服色,指改变车马和祭牲的颜色、法令、礼俗。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徒善其言,而不克用能够 |
B.叹屋壁之被帝服遭遇 |
C.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阐明 |
D.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天况且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贾谊“不至公卿”原因的一组是()
①遭周勃、东阳之毁②京师新喋血之变
③天下初定,人心未集④谊之所言,略施行矣
⑤孝文之初立日浅⑥朴而少文,昧于大体
A.①②⑤ | B.②④⑤ | C.①⑤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议论的人认为,在汉代兴盛时期,孝文帝革除弊端、移风易俗贡献最多:贾谊主张礼乐、建立制度,贴近当世时务,成为美谈。 |
B.孝文帝继位时,汉朝面临内忧外患,孝文帝无暇他顾,所以贾谊改正朔、易服色的建议长达二十几年的时间未得到采纳。 |
C.贾谊忠于汉室,反对奢靡,重视文化教育,建议“深戒刑罚”,其品行和能力得到了后世司马迁、刘向等人的认同。 |
D.作者认为如能重用贾谊,那么孝文帝张扬汉朝风度,登上三皇之首便轻而易举。文章以假设论证的形式,突出了贾谊杰出的政治才能。 |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以谓儒学之生纷乱诸事,由是斥去,竟以忧死。(3分)
②匈奴桀黠,朝那、上郡萧然苦兵;侯王僭拟,淮南、济北继以见戮。(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9分)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站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① 媐(xī):嬉戏。② 瘗(yì):埋葬③ 窭(jǜ):贫穷。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濒:急速 |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客:寄居 |
C.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超:越级 |
D.遽薄京师薄:逼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
B.童子亦欲学之乎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资政殿学士行 |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
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也。安帝时,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请托,雄常闭门不与交通。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
永建初,公车征拜议郎。时,顺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阙政,雄数言事,其辞深切。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曰:“臣见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厄,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蹇蹇之节,周公谟成王之风。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书,再迁尚书令。上疏陈事曰:“臣闻柔远和迩,莫大宁人,宁人之务,莫重用贤,用贤之道,必存考黜。是以皋陶对禹,贵在知人。‘安人则惠,黎民怀之。’分伯建侯,代位亲民,民用和穆,礼让以兴。……臣愚以为守相长吏、惠和有显效者,可就增秩,勿使移徙,非父母丧不得去官。其不从法禁,不式王命,锢之终身,虽会赦令,不得齿列。若被劾奏,亡不就法者,徙家边郡,以惩其后。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宽其负算,增其秩禄,吏职满岁,宰府州郡乃得辟举。如此,威福之路塞,虚伪之端绝,送迎之役损,赋敛之源息。循理之吏,得成其化;率土之民,各宁其所。追配文、宣中兴之轨,流光垂祚,永世不刊。”
帝感其言,申下有司,考其真伪,详所施行。雄之所言,皆明达政体,而宦竖擅权,终不能用。自是选代交互,令长月易,迎新送旧,劳扰无已,或官寺空旷,无人案事,每选部剧,乃至逃亡。
永建四年,雄又奏征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卿子弟为诸生。有志操者,加其俸禄。及汝南谢廉,河南赵建,年始十二,各能通经,雄并奏拜童子郎。于是负书来学,云集京师。
是时,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被谴,召诣尚书,传呼促步,又加以捶扑。雄上言:“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庠序之仪。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帝从而改之,其后九卿无复捶扑者。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迁司隶校尉。
初雄荐周举为尚书举既称职议者咸称焉及在司隶又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以为将帅而直尝坐臧受罪举以此劾奏雄。雄悦曰:“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韩厥之举也。”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永和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卷六十一 左雄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奏案贪猾二千石案:查办 |
B.类多拱默拱:拱手,表恭敬 |
C.徙家边郡,以惩其后惩:惩戒 |
D.流光垂祚,永世不刊刊:改变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民用和穆,礼让以兴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 |
B.宰府州郡乃得辟举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C.而宦竖擅权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D.由是天下服焉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雄担任地方官的时候,作风正派,廉洁自律,不与地方豪强交往;刚正无私,打击贪官污吏无所畏惧。 |
B.左雄在朝廷任职的时候,不受朝中时俗的影响,有忠诚公道的义节,敢于引用皇上身遭困厄的事实警戒皇上,因匡扶有功,被擢升为尚书。 |
C.左雄认为九卿的官位仅次于三公,他们的行为举止自有威仪。捶打九卿的行为不合古时的法制。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并下诏改正了捶打九卿的做法。 |
D.本文写作上的重要特点是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论和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善于通过左雄献策前后朝政的得失比较,来突出左雄的高瞻远瞩,显示左雄的思想风采。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初 雄 荐 周 举 为 尚 书 举 既 称职 议 者 咸 称 焉 及 在 司 隶 又 举 故 冀 州 刺 史 冯 直 以 为 将 帅 而 直 尝 坐 臧 受 罪 举 以 此 劾 奏 雄。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不从法禁,不式王命,锢之终身,虽会赦令,不得齿列。
(2)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浑传
柳浑,字夷旷。早孤,方十余岁,有巫告曰:“儿相夭且贱,为浮屠道可缓死。”诸父欲从其言,浑曰:“去圣教,为异术,不若速死。”学愈笃,与游者皆有名士。天宝初,擢进士第,调单父尉,累除衢州司马。弃官隐武宁山。召拜监察御史,台僚以仪矩相绳,而浑放旷不乐检束,乃求外职。宰相惜其才,留为左补阙。
大历初,江西魏少游表为判官。州僧有夜饮火其庐者,归罪瘖①奴,军侯受财不诘,狱具,浑与其僚崔祐甫白奴冤,少游趣讯僧,僧首伏,因厚谢二人。路嗣恭代少游,浑迁团练副使。俄为袁州刺史。祐甫辅政,荐为谏议大夫、浙江东西黜陟使。入为尚书右丞。
贞元元年,迁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李希烈据淮、蔡,关播用李元平守汝州,浑曰:“是夫炫玉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何贼之攘?”既而果为贼缚。
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②,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责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浑曰:“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于法,误伤乘舆器服,罪当杖,请论如律。”由是工不死。
韩滉自浙西入朝,帝虚己待之,奏事或日晏,他相取充位,滉遂省中③搒吏④自若。浑虽为滉所引,恶其专,质让曰:“省闼非刑人地,而搒吏至死。公家先相国以狷察⑤,不满岁辄罢。今公奈何蹈前非,颛立威福?岂尊主卑臣义邪?”滉悔悟,稍褫其威。白志贞除浙西观察使,浑奏:“志贞兴小吏,纵嘉其才,不当超要职。臣以死守,不敢奉诏。”会浑移疾出,即日诏付外施行。疾间,因乞骸骨,不许。
门下吏白过官浑愀然曰既委有司而复挠之岂贤者用心邪士或千里辞家以干禄小邑主办岂虑不能是岁拟官无退异者。
(节选自《新唐书·柳浑列传》)
注:①瘖:哑巴。②銙:玉扣③省中:宫禁内。④搒吏:鞭打官吏⑤狷察:性格急躁苛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军侯受财不诘,狱具狱:案件。 | B.台僚以仪矩相绳绳:约束 |
C.私市它玉足之市:市场 | D.白志贞除浙西观察使除:被任命。 |
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既而果为贼缚②玉工为帝作带
③浑放旷不乐检束,乃求外职④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说明柳浑“忠直敢言”的一组是( )(3分)
①学愈笃,与游者皆有名士②浑放旷不乐检束,乃求外职③浑与其僚崔祐甫白奴冤
④今公奈何蹈前非,颛立威福⑤臣以死守,不敢奉诏
A.①② | B.④⑤ | C.②③ | D.①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浑早年父亲去世,才十多岁时,有个巫人就说他的面相显示他会早夭而且贫贱,劝他做僧人来延长寿命,他和叔伯们都不愿意。 |
B.有个僧人因夜晚饮酒大醉而失火烧毁寺院,把罪责推到哑巴奴仆身上,后经柳浑和同僚崔祐甫陈述奴仆冤枉,僧人才伏罪。 |
C.玉工给皇帝制作玉带而误毁其一扣,只得自己买了其他的玉石补足。后被皇帝发觉,玉工被判处死刑,柳浑请求依法判罪,玉工才得以不死。 |
D.柳浑虽然是韩滉推荐上来的,但厌恶他的专横,就当面诘问韩滉专擅跋扈。韩滉醒悟,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渐渐削弱了自己威风。 |
翻译和断句。(9分)
⑴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门下吏白过官浑愀然曰既委有司而复挠之岂贤者用心邪士或千里辞家以干禄小邑主办岂虑不能是岁拟官无退异者。
⑵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往必见禽,何贼之攘?(3分)
②志贞兴小吏,纵嘉其才,不当超要职。(3分)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求人可使报秦者
A.马之千里者 |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D.君子哉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