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读图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材料1: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3:“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也已测量清楚,连走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1)材料1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
(2)材料2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何影响。
(3)近代以来,哪些因素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4)材料3中“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哲学家迪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道,被迫流亡他国。他于1630年代旅居某个城市时,称赞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翼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这个城市是?

A.巴黎 B.日内瓦 C.伦敦 D.阿姆斯特丹

【改编】《人民日报》某篇社论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里的“新的社会组织”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把生产资料由私有制改为公有制,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C.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阻碍农业的发展
D.实现了基层的民主政治

【改编】毛泽东曾经给林彪写过一封信,信中写道:“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是不能达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毛式、贺龙式、李文林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是无疑义地正确的。”据此推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此信写于酝酿时期
B.主张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做了正确的分析
D.此时毛泽东思想已经成熟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他提出了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三大主义”,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据此可知文学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普及科学知识 B.方便民众阅读
C.推广白话文体 D.服务政治革命

某位学者在研究中华民国建构国家制度的课题时,拟从各民族公民身份、代议制度和国家结构形式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你认为作者应优先选择的资料是

A.“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蒙古待遇条例》 D.革命亲历者的回忆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