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0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28)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
| A.丘吉尔在富尔敦发表“铁幕演说” |
| B.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 |
| C.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
| D.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
流行语是一个社会的“口头禅”,往往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下列哪一选项中流行语体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代特征 ( )
|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放卫星、合作社、大锅饭、大跃进 |
| B.市场体制、知识经济、因特网、绿色食品 |
| C.“个体户”、“万元户”、“一国两制”、“中国特色” |
| D.“申奥”、“入世”、“和谐社会”、“就业”、“拆迁” |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 )。
|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
|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 C.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 D.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
在1984年的国庆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 ( )。
| A.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
| B.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
| C.获得了一切劳动产品的支配权 |
| 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 |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曾出现过两段好时光,他们分别是( )。
| A.1971年 1973年 | B.1972年 1975年 |
| C.1973年 1975年 | D.1973年 1976年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 C.国民经济的调整 | 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