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下变性(使模板DNA解旋)→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
下面图中a、b、c、d代表的结构正确的是()
A.a—质粒RNA | B.b—限制性外切酶 | C.c—RNA聚合酶 | D.d—外源基因 |
如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处细胞外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会影响兴奋的传递 |
B.刺激Ⅰ,a神经元中兴奋传递的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
C.感受器存在于伸肌群,效应器存在于屈肌群 |
D.将药物放在b处,刺激Ⅱ,a处神经元无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
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块农田中的所有杂草形成了一个种群 |
B.小麦田中高矮不一的小麦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包含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
D.生态农业使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能量的良性循环 |
下图为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细胞时种群的增长曲线。曲线⑤是对照组,④保持恒定酸性,其余分别是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更换营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率越大 |
B.K值随环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 |
C.造成⑤的K值较小的原因有资源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值的变化等 |
D.曲线②表示每12 h换一次培养液,曲线①表明资源基本不受限制 |
下图是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前抑制机理示意图,图乙是运动神经元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的膜内电位变化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有2个突触,①所指结构是突触小泡。 |
B.在③中给予某药物,刺激轴突1,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③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则说明该药物抑制了④的功能。 |
C.A情况显示单独刺激轴突1时,测得神经元3膜内电位差值约是10mv。 |
D.B种情况下,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减少,导致K+外流量相对减少,使神经元3兴奋性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