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光能营养型微生物是指能够以日光作为能源的微生物。答( )
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作出假设: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
实验步骤:(略)
实验结果:
某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O2释放量(mL)
CO2浓度 |
灯泡的功率(单位:W) |
|||||
20 |
50 |
75 |
100 |
200 |
300 |
|
0.1% |
3.4 |
16.0 |
28.2 |
40.5 |
56.5 |
56.5 |
0.03% |
2.3 |
11.2 |
19.8 |
27.6 |
27.5 |
27.5 |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作出上述假设的依据是:①▲;②▲。
(2)分析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当该植物在灯泡功率为100W、CO2浓度为0.03%时,采取
▲措施更有利于显著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3)该实验方案中确定的自变量是▲,实验中除实验材料外必须控制的主要无关变量是▲。
(4)某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在种植蔬菜时,棚内还种植了一些蘑菇,结果发现蔬菜的产量有了明显提高。请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其中的道理:▲。
(5)右图为某植物25℃时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曲线。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请在图中画出30℃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相应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关系的大致曲线(要求在曲线上标明与图中a、b、c三点对应的a′、b′、c′三个点的位置)。
萘乙酸(NAA)是科学家通过化学的方法合成和筛选的在结构和生理作用方面与生长素相似的物质,其生理作用也与浓度密切相关,探究萘乙酸(NAA)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在农业生产的应用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实验原理:
萘乙酸与生长素一样,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性。
二、实验过程与方法:
(1)取材;取山茶花植株生长良好的半木质枝条,剪成5—7cm,每段插条芽数相同。
(2)实验:①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1;②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3)记录:小组分工,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如图2。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1)从图2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插条若没有生出不定根,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处理时间等要一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组都选取10根插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阅读下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马铃薯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生长期间以昼夜平均温度17~21℃为适宜,30℃左右时,块茎完全停止生长。马铃薯适宜的最大光照强度为30~40kLx,此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高,积累的有机物多,过强光照下植株出现早衰现象。马铃薯在整个生长期中,土壤湿度以60~80%最适宜。氮元素对加快根、茎、叶的生长都有重要作用。
(1)从上述材料中可知影响马铃薯生长的环境因素有(请至少写出两个)。
(2)马铃薯在30℃左右时,块茎完全停止生长的原因是温度影响的活性。夜间温度较低,有利于降低马铃薯植株的作用,减少养料的消耗,但温度过低,会使马铃薯受到冻害。
(3)植物体中,氮元素是组成(请写出两个)这两种生物大分子的重要组成元素,所以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下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示为一个细胞核中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中实线表示的含量变化。
(2)用图中的字母填注:
①纺缍体的出现在段;
②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在段对应的细胞;
③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段;
下图是不同的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填“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理由是。
(2)B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期。该图中的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分别是。该种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
(3)C图表示的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