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萍-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在稻-萍-鱼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种间关系。(各举一例)
(2)在稻田三重营养关系中,水稻通过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
(3)转基因抗虫水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虫害问题,因为。
(4)画出稻-萍-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爱好对神经活动也会产生影响。图甲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BDNF(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关系的图解(示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 (物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2)a过程发生的场所主要是 。
(3)b和AMPA结合后,则d处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 。
(4)酗酒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图乙是依据实验者酒后血液中所测乙醇浓度、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做出反应的最短时间)和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的能力指数相对值绘制而成的曲线。
①人体对视觉信号进行判断与做出肢体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 。
②由图形分析,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 。
③经研究乙醇能促进神经递质X与X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引起Cl-内流,导致下一神经元 。
果蝇是遗传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经研究得知,果蝇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基因t,在纯合时导致雌蝇转化为不育雄蝇,但在雄蝇中没有性转变效应;果蝇的眼色有红眼和白眼之分,由基因B和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科研人员选择一对雌雄果蝇做了相关实验,过程及部分结果记录如下表。
F1 |
F2 (由F1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而来) |
|
性别比例( ♂∶♀) |
3∶1 |
|
表现型 |
雌性均为红眼,雄性中既有红眼也有白眼 |
①基因T、t位于 (填“常”、“X”或“Y”)染色体上。在一个白眼和红眼果蝇都有且处于遗传平衡的自然种群内,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的比值 (填“大于1”、“等于1”或“小于1”)。
②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
③如亲本雌果蝇为红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F1的雄果蝇共有 种基因型。
④如亲本雌果蝇为白眼,则F2的性别比例( ♂∶♀)为 。
(2)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雄果蝇与杂合子雌果蝇杂交,F1中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果蝇占 。
(8分)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图中V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表示物质转移的路径和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合成物质Ⅱ的原料是________,Ⅲ代表的结构是________,Ⅵ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
(2) 据图可知,Ⅲ在Ⅱ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编码叶绿体中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位于__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中。
(3) 据图可知,LHCP参与的光合作用反应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若由SSU和LUS组装成的Rubisco催化CO2+C5→2C3反应的过程,则Rubisco存在于________中。
(4) 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中,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研究光照强度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利用面积相同但部位不同的大豆叶片A与B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是大豆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相关物质;如表是在适宜温度下不同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放氧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豆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两大类色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 光。若要从叶绿体中提取色素,需用的有机溶剂是 。
(2)图中物质①表示 ,乙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若在各种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突然除去光照,可推测短期内C5含量的变化是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3)据表分析,当光照强度为0时,叶片A的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数据表明此条件下叶片A的呼吸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叶片B的呼吸速率。
(4)温度适宜且光照强度>500时,叶片B的放氧速率主要受 限制;若绘制叶片A、B放氧速率的曲线图,则大约在光照强度为175时两条曲线相交,此点的生物学含义是。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紫茎泽兰生活力强,适应性广,能释放多种化感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易成为群落中的优势种。在防治上,常利用泽兰实蝇、旋皮天牛、红三叶草、狗牙根等动植物对紫茎泽兰进行生物防治。
(1)紫茎泽兰的引入,会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导致原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
(2)紫茎泽兰种群在引入初期,一般呈“ ”型曲线增长,影响 、 等种间关系,从而影响群落的 结构。
(3)紫茎泽兰的化感作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同时,也会影响正常生态系统长期形成的 (填相应的功能),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紫茎泽兰种群的 ,从而使其相对稳定于适宜水平,同时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