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相比,持续时间短的时期是 ;动物细胞培养时,如果缺少氨基酸的供应,细胞一般会停留在细胞周期的 。假定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10,将体细胞放入含有3H-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请推测其中一个细胞进行一次DNA复制后,该细胞分裂后期将有 条染色体被标记。
1.下图为某南极科考人员在“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冷觉的A是___________________;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会有一个短暂的延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一段时间。
(2)②的分泌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物质的标号)的直接调节,④作用的主要靶器官(细胞)D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尿液量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互花米草起源于美洲,秸秆密集粗壮,地下根系发达,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在潮滩湿地环境中有超强的繁殖力。近年来,许多国家在海岸线潮间带引种互花米草用于生态护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海岸线潮间带引种互花米草初期,其数量增长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种后可能会使潮间带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因此,对其引种我们必须科学对待。
(2)右图是互花米草的相对光合量随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面积)变化的示意图。
净光合量和总光合量的比值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相对光合量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表明,____________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
(1).将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放在室外),测得玻璃钟罩内一昼夜中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①一昼夜中植物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在__________,氧气浓度最低的时间为__________点。
②一昼夜中BC时间段CO2释放缓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积累速率最快的时间段在_________________。
③一昼夜中植物的干重增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紫草具有抗癌、抗炎、抗菌等作用,其主要的抗癌有效成分是紫草素。下面是工厂化生产紫草素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外植体 → 形成愈伤组织→ 分散成单个细胞→ 大规模培养细胞→ 提取紫草素
①配置的MS培养基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灭菌,培养基中添加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比例要_________________,这样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
②为防止培养的细胞中有病毒,应选用紫草的_______________作为外植体;接种外植体时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近进行;接种后培养2~5天,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北京等很多城市都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建立人工湿地,形成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下图所示某人工湿地进行废水处理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些植物构成的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人工湿地中菌类等作为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
(2)输入该氧化塘的能量(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目的是为了防止厌氧池中的微生物__________。
(4)若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含量如下表。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 |
0.0037 |
0.0037 |
0.035 |
0.035 |
0.34 |
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上述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是________。
(5)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
(18分)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紫色3种。为研究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以下6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
F1籽粒颜色 |
|
第一组 |
纯合紫色×纯合紫色 |
紫色 |
第二组 |
纯合紫色×纯合黄色 |
紫色 |
第三组 |
纯合黄色×纯合黄色 |
黄色 |
第四组 |
黄色×黄色 |
黄色、白色 |
第五组 |
紫色×紫色 |
紫色、黄色、白色 |
第六组 |
白色×白色 |
白色 |
(1)玉米籽粒的三种颜色互为,根据前四组的实验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玉米籽粒颜色由几对基因控制。
(2)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据此推测玉米籽粒的颜色由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五组中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种。第四组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第五组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
(3)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下面左图所示。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上面右图所示。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亲本中的本减数分裂过程中未分离造成的。
据《本草纲目》记载,桑叶提取液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为了研究桑叶提取液的降血糖效果,某研究小组以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如下实验。
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50只、桑叶提取液、链脲佐菌素(STZ)、蒸馏水、溶解STZ的枸橼酸盐缓冲液、血糖测定仪等。(注:①大鼠全部用于实验,实验过程中全部存活。②STZ是一种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
实验一: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
(1)随机取40只大鼠,禁食12小时后,随机均分成A、B两组,在A组腹腔一次性注射10ml溶于枸橼酸盐缓冲液的STZ溶液,在B组腹腔一次性注射________,作为对照实验。
(2)注射48 小时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3)对比A、B两组,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实验分析STZ能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分泌减少,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凡血糖浓度高于13 mmol·L-1,尿中出现糖,并出现等症状者为糖尿病大鼠模型。
实验二:检验桑叶提取液的降血糖效果
(1)将实验一剩余的大鼠作为甲组,将制备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乙、丙两组。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并进行统计分析。
(2)对甲组和乙组的每只大鼠每天灌喂2 mL蒸馏水,连续灌喂4周;对丙组的每只大鼠;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3)4周后,再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组别 |
数量(只) |
实验开始时(mmol/L) |
给药4周后(mmol/L) |
10 |
3.85±1.28 |
3.94±2.20 |
|
10 |
18.62±3.08 |
10.12±2.65 |
|
10 |
19.46±3.98 |
19.00±2.70 |
据表分析实验组别自上而下依次是(用“甲”、“乙”、“丙”表示)。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