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和挖掘现有土地资源的潜力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下表是“我国两个不同地区的相关资料”,据表分析回答问题。
地区 |
A地区 |
B地区 |
|
经纬度 |
117°E,38°N |
114°E,26°N |
|
海拔高度 |
3~5米 |
500~800米 |
|
面积 |
8 100km2 |
20 000km2 |
|
气 候 要 素 |
1月均温 |
-6℃ |
6℃ |
7月均温 |
27℃ |
28℃ |
|
年降水量 |
600 mm |
1 350 mm |
|
7~8月降水 |
452 mm |
181 mm |
|
4~6月降水 |
27 mm |
853 mm |
|
森林覆盖率 |
12% |
42% |
|
人口密度 |
278人/km2 |
103人/km2 |
(1)试对A、B两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比较,答案填在表格中:
|
A地区 |
B地区 |
地形单元 |
|
|
气候 |
|
|
农田类型 |
|
|
作物熟制 |
两年三熟 |
一年两熟或三熟 |
主要粮食作物 |
|
|
(2)A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从土壤方面考虑)
(3)从保持和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看,B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图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
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为此,我国计划到本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材料二北方15个省(市、区)2007年1月平均气温及采暖耗能变化图。从图中看,北方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 (偏高或偏低);其中1月平均气温偏高明显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
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 。
我国北方冬季气温比南方低,采暖耗能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积却比南方小很多,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有报道说:“某年3月28日11时左右,N市出现了光化学烟雾”。为此,环保部门开展了调查。
资料1:“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其表现之一是对眼睛有明显刺激。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是:①有较高浓度的一次污染物(如NO2等);②有强烈太阳光和较长时间的日照。
资料2:3月24日-28日有关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值如表5所示。
表5
监测项目 |
SO2(mg/m3) |
NO2(mg/m3) |
总悬浮微粒(TSP)(mg/m3) |
3月24日 |
0.034 |
0.022 |
0.266 |
3月26日 |
0.036 |
0.042 |
0.361 |
3月28日 |
0.089 |
0.065 |
0.462 |
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
0.115 |
0.112 |
0.130 |
资料3:“霾”是一种类似于轻雾的天气现象。据气象资料统计,N市各个月份中,最低日照时数在3月。有关气象资料见表6。
表6
日期 |
3月26日 |
3月27日 |
3月28日 |
日照时数 |
4小时 |
3小时 |
4小时 |
日照时间 |
11:00-15:00 |
12:00-15:00 |
12:00-16:00 |
风速状况 |
静风 |
静风 |
静风 |
霾 |
无 |
无 |
有 |
天气状况 |
阴转晴 |
多云 |
晴间多云 |
资料4:对市民身体健康影响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见表7。
表7
调查项目 |
“雾”的目击情况 |
因不适而就诊人数变化(医院就诊情况调查) |
|||||
见到 |
未见 |
不清楚 |
眼睛 |
上呼吸道 |
头昏、疲劳 |
无反应 |
|
结果 |
55% |
23% |
22% |
不明显(无因空气污染而受损病例) |
略上升 |
不明显 |
根据上述资料,完成(1)-(3)题。3月24日-28日N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趋势,最主要的污染物是____________。
此次污染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眼睛 | B.上呼吸道 | C.身体疲劳 | D.没有影响 |
综合上述分析,是否可以确定这次污染就是光化学烟雾污染?请说明理由。
至2006年,已经发现世界海洋中共有200个"死亡地带",即海洋中由于污染而威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存的区域。联合国于2006年10月19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目前"死亡地带"的数量比2004年增加了34%。联合国一位官员说:"这些地带正在对渔业资源以及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构成重大威胁。"完成下列要求。
1.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
2.简述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