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据报载,为了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国家水利部已初步计划今后十年内在西部修建小、微型集雨工程1700万处,预计可以解决或改善2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4000多万亩,人均收入增加500至1000元。
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 420万人饮水困难。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350万。
(1)从干湿地区看,西部地区所在地区属于 和 区。
(2)在年降水量少于 毫米的地区,一般不能发展农业。
(3)结合下列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①我国西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 。
②国家水利部集雨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对水循环的 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 。
③各水循环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环节是字母 。能够使H的储水量增大的条件有 。
④为提高集雨工程水质,应改变当地农民 等传统习惯。
该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人口、生活能源、荒漠化关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有关内容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使关联图成立。
①耕地生产力下降②草场退化③平均收入减少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为缓解该地区生活能源不足的问题,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该地区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针对图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请你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某工业城市拟在适当的位置新建化工厂、自来水厂、钢铁厂、水泥厂,请根据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同时考虑对环境的保护,选择合适的区位,布局相关企业。
(1)化工厂宜布局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
(2)自来水厂宜布局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
(3)钢铁厂宜布局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
(4)水泥厂宜布局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商业和制造业也随之向外扩散,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2: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1中叙述的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________,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关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 (双选)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__________水平。
(4)由图甲和图乙归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各自特点,填入下表:
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 |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 |
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________,城市人口数量呈________趋势。
(2)该城市建立了________城和________区,有利于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
(3)该城市形成于河流的交汇处和入海口处,原因是此处________。
(4)请你比较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异: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关系图(图甲)和20世纪5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是三个不同行政区,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有( ) (多选)
A.B1→A1B.A2→C2 C.B1→B2 D.C1→B2
(2)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是________因素。
(3)但影响图乙中老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现阶段我国人口迁移规模大、频率高、以自发迁移为主,其原因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