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寺院有两棵树,一棵是高大挺拔的梧桐,一棵是干朽瘦弱的女贞。它们之间有一根粗黑的单杠,女贞树那端和梧桐树这端用螺丝和铁箍固定在树干上。平时,这儿虽游人如织,但很少有人注意。直到写有生命树的一块牌子挂在梧桐上,它才成为寺院的一道风景。原来,60年代,这个寺院曾被接管过,所有的房舍都被改做了囚室,专门关押那些被打倒的人。据说,在这儿被关押的人很少有活着出去的,因为这个地方的改造力度比其它地方都严厉。然而,有一个人,虽然在这儿蹲了十二年监狱,却站着出去了,这个人就是这个市的市长。他在非正式场合总是说,他能活到现在,全靠寺院里的那棵梧桐树。他被关押进寺院时,那棵梧桐树有茶杯那么粗,正对着囚室的窗口。有一天,看管他的人在这棵树与女贞树之间架了一根系沙袋用的单杠。起初铁箍是紧紧勒在梧桐树上的,第二年树长粗了就勒出一道沟,三年后一半的铁箍勒进了树里。已被囚禁了近四年且经常挨打和批斗的老市长正被折磨得万念俱灭。他看到这圈铁箍,心想明年这棵树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然而,就在第五年春天到来时,那棵梧桐树的生命不仅没有结束,而且还把那个铁箍完全吞了进去。后来,老市长回忆说,面对此情此景,我也能平静地对待囚禁中的生活了。
在人的一生中,有时会遇到一些令人难以忍受的事情,它们不是贫困,也不是疾病,而是外界强加给你的一种桎梏。请以“桎梏与生命”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作文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话题作文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北京市东城区历时八年的“尊重”教育实验研究表明:尊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报》)
(2)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光明日报》)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请以“尊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人格”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也指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审视自我以及身边的同龄人,我们不难发现,自己或他们的人格或少或多或轻或重地存在着某些弱点和缺陷。请以“人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真正的快乐是什么?是《悲惨世界》中冉阿让对芳汀女儿的真情呵护,是《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后的内心释然,是陆幼青在病魔控制下动人的键击声,是陈丽明伺候病危女儿时的轻轻叮咛,是徐虎在给居民清理下水道时的重重喘息,是李素丽在卖票时真诚的笑意……真正的快乐从哪来?人们都说当你在为自己既定的目标奋力前行,在挫折与痛苦的磨砺中,在忘我的追求时,她便悄然来临,真正的快乐无影无踪,来也如风去也如风,她可遇不可求,那些为追求快乐而“快乐”的人,恰恰不会求得真正的快乐,而那些对事业、工作、学习和生活全身心投入的人,常常会于不经意间,因真正快乐的光临而心旌摇荡,甚至手舞足蹈。你心中“真正的快乐”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待“真正的快乐”的?你有相关的体验或见闻吗?请以“真正的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队向甘肃缺水地区送水的车队,行至一段崎岖山路时,一头野鹿突然从山上跑下来立在公路中央,拦住了车队前行的道路。车队鸣笛,它充耳不闻,当地为车队带路的老乡下车用鞭子赶它,它“巍然”不动。老乡说,大概野鹿要喝水了。车队的队长被这头野鹿感动了,他说,今天就算犯一次错误,也要给这头野鹿一点水喝,于是便舀了一瓢水送到了鹿的面前。可是,这头野鹿并没有低下头去喝水,却见它仰起头来长鸣一声,一头小鹿从山上跑了过来,喝完了这一瓢水,这时野鹿才带着小鹿离开了公路。请你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对于人类来说,地球就是家;对炎黄子孙来说,中国就是家;对—般人来说,吃住生活的住处就是家。家有物质的,有精神的;家有幸福的,有不幸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创建一个美满的家十分不易,而毁掉一个家却很快。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请以“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