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中圆圈是某纬线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M、N、P三点将纬线圈平分为三段弧,其中MN为夜弧,其余各弧为昼弧。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地球上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M在N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B.M在N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C.M在N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D.M在N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4.图中P处的日落时间(地方时)为 ( )
A.16 时 B.18 时 C.20时 D.22时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24—25题。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 B.P′为环境承载力 |
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环境人口容量 | D.P为环境承载力 |
图中反映了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
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
C.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负相关 |
D.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21-23图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 |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
D.1990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 |
下列叙述属于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①矿产资源贫乏 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④工业比重小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③④ |
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 |
B.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 |
C.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
D.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
图3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30米,AB为空中索道。据此回答17—20题:乘索道下行的方向
A.正南 | B.正北 | C.正东 | D.正西 |
关于湖泊与河流的补给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湖泊水补给河流 | B.河流水补给湖泊 |
C.夏季河流水补给湖泊 | D.冬季河流水补给湖泊 |
下列有关该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处的悬崖都可能形成瀑布 |
B.只从海拔高度的差异考虑,A和B点的气温相差9℃ |
C.甲悬崖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都一定大于乙 |
D.如果以AB为地形剖面基线,则该剖面经过一个山谷、一个山脊 |
陡崖乙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0米 | B.20米 | C.60米 | D.90米 |
下图示意的H海区中有一狭长的裂谷带,该裂谷带为板块的生长边界。据此读图回答14-16题。以图示裂谷带为边界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
与世界其他海区相比,H海区
A.水温季节变化大 | B.平均深度最浅 |
C.海区面积最大 | D.平均盐度最高 |
H海区有阳光直射的时期
A.潘帕斯草原温暖湿润 | B.夏威夷群岛昼夜平分 |
C.巴尔干半岛高温少雨 | D.几内亚海湾飓风频繁 |
下图为60°W经线示意图,其中A点正好日出,B点的太阳高度为20°,据此回答10-13题。关于C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是到C地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机 | B.C地附近形成高气压,但强度与范围小 |
C.此时在C地终日观察不到太阳 | D.此时C地上空臭氧含量最小 |
据题意判断,此时北京时间是
A.6时 | B.8时 | C.12时 | D.18时 |
下列地点中,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雅加达(6°S) | B.海口(20°N) | C.基多(0°) | D.新加坡(1.5°N) |
图示季节,下列河流处于枯水期的是
A.长江 | B.密西西比河 | C.刚果河 | D.赞比西河 |